导读:严监管环境下公募基金、券商大集合等标准化金融产品由于定价机制透明、信息披露完善。在上一年度的《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互联网金融部分中。
参考《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营销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在上一年度的《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互联网金融部分中,我们对互联网征信、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及直销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信托、消费金融、P2P 网贷以及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等10 大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模式和发展概况给予了介绍。时隔一年,影响各个子行业的两个核心要素,依然是互联网向金融业的持续渗透,以及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和施压。本次我们将视角切换至微观层面,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去感知行业发展的脉络。
通过梳理国内颇具代表性的几家互金平台在售的金融产品可知,不同种类的资产和产品均已打通非直销线上渠道,互金平台向销售服务机构转型的特点也十分显见。一家平台是否选择上线某种金融产品,主要考虑销售便利性(是否拥有资质、是否能取得合作)以及产品的丰富程度。
严监管环境下,公募基金、券商大集合等标准化金融产品由于定价机制透明、信息披露完善,逐步成为最大的理财需求对接渠道,销售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同时,金交所等产品创设机构也间接受益于理财型保险、P2P 的严控,重新成为备受关注的业务主体。
多数综合型互金平台选择以投资理财为第一导向,在产品分类上也并非以产品类型或风险水平为划分依据,而是基于投资期限、预期收益水平等易于识别的指标来归类。这种导向显然强化了销售渠道在金融产品分发中的地位,让投资者更多依赖平台,弱化与产品创设机构的联系,同时也增加了投资者识别风险的难度。
资产端收益率迅速下行,市面上的高收益固收产品变得十分稀缺。互金平台的应对办法大致有三种:1)产品短期集中释放收益;2)拉长产品投资期限,锁定长期资金;3)提供融资结构或嵌套设计更为复杂的产品。
2016 年末爆发的招财宝风险事件,涉及场外私募债、P2P、债权质押、保证保险等多种融资及担保形式,一来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发行的私募债本身即存在较大违约风险,二来通过分期发行变相降低了私募债的投资门槛,属于较为典型的监管套利现象。同时,其投资风险的认知难度也远超一般金融产品,显然与“普惠金融”的内涵背道而驰。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和演进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