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特卖电商机遇及威胁分析:品牌去库存诉求强烈 获客成本高制约行业发展

       特卖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以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为核心,对特卖商品以限时、限量、折扣等方式进行销售的电子商务活动。根据商品品类及特卖独立性,特卖电商可分为垂直特卖电商、垂直电商特卖频道和综合电商特卖频道。

       垂直特卖电商平台是指以经营某个商品类目为主,通过特卖模式进行产品销售的电商平台,如聚美、唯品会等;垂直电商特卖频道是指以经营某个商品类目或服务为主的电商平台推出的特卖频道,如贝贝、小红书等;综合电商特卖频道是指经营商品涵盖多个类目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

特卖电商分类

类别

代表平台

简介

垂直特卖电商

聚美

“聚美优品”创立于20103月,是以美妆为核心的垂直特卖电商,在美妆领域实现快速发展。20183月,聚美优品推出线上下单、专柜发货的新型购物模式——“聚美专柜购”。“聚美优品”平台上,设置“极速免税店”、母婴特卖"美妆商城国际轻奢”、“服装运动”、“鞋包配饰”六大模块。

唯品会

“唯品会”网站于200812月上线,唯品会”APP200910月上线,上线初期以服装特卖为发展重点,在特卖电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发展至今,“唯品会”拥有3.3亿注册会员,2018年全年唯品会总活跃用户数为6,050万人。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唯品会”的用户复购率达85%唯品会网站及APP上设置最后疯抢唯品快抢模块,固定每日10:0020:00两个时间点进行商品上新,并提前三天发布特卖商品预告。

垂直电商特卖频道

贝贝

“贝贝”属于母婴类垂直电商平台,其特卖频道有“限时秒杀品牌清仓限时秒杀”:提前一天发布商品信息预告,包含童装、母婴、居家、美食、女装、鞋包等商品类目;“品牌清仓”:入驻品牌包括森马、齐齐熊、巴布豆等,商品以服装、鞋类为主,并设置“断码清仓”模块。

小红书

“小红书”属于生活服务类平台,其特卖频道有“限时购福利社限时购”:以限时、限量等手段渲染抢购氛围,提前三天发布商品信息预告;福利社”:201412月,“小红书”上线“福利社福利社经营商品品类包括护肤、彩妆、保健及个人护理。

综合电商特卖频道

淘宝

“淘宝”平台特卖频道有“天天特卖”、“淘抢购"聚划算天天特卖”:经营商品包括女装、男装、家居、母婴、食品、美妆、箱包等全品类,并设置“9.9包邮“39元生活”、“69元时尚等模块;“淘抢购︰以固定时间段,对限量商品进行抢购,且包括“品牌抢购聚划算︰包括品牌团聚名品量贩团等模块,入驻品牌商有雪中飞、好孩子、乐町等。

京东

“京东”平台的特卖频道有“品牌闪购京东秒杀。 品牌闪购”:“品牌闪购频道上线于20141月,其业务模式与唯品会相似,经营商品品类以服装、鞋包等女性用品为主,用户多为女性群体;京东秒杀”:“京东秒杀中设置秒杀"每日特价、“大牌闪购”、“品类秒杀”四个模块,并具体包含“女装秒杀”、“拍拍秒杀”、“奢侈品秒杀”、“笔记本秒杀”等专场活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特卖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4696.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5.9%;2020年,我国特卖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2015-2019年我国特卖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 优势分析

       (1)特卖电商平台盈利模式包括直接收取服务费、利润分成、广告服务收益。直接收服务费:根据商品的利润空间,对服饰、箱包、可穿戴设备等不同产品收取不同服务费用,占总收益的65%左右。例如,特卖电商平台对服装类商品收取服务费用为营业收入的20%-30%,对箱包类商品收取服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30%左右;利润分成:特卖电商平台对市场反映较好的商品进行买断,如一件市场价300元的衣服,以80元的价格买断,120元的价格卖出,直接利润为40元,由此获取商品的差价利润,利润分成占特卖电商平台总收益的20%左右;广告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的15%左右。整体而言,特卖电商平台毛利润率为30%左右,当前,特卖电商平台与多家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为品牌方去库存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特卖电商平台盈利模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随着时间推移,特卖电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将线上优势发挥于线下门店,线下门店可作为线上电商产品的展示体验区,亦可发展为商品的仓库或零售中心,通过线下门店的用户体验、场景应用,反向拉动线上流量增长。

       (3)发展至今,特卖电商平台均面临用户流最瓶颈。为寻找突破流量瓶颈的办法,特卖电商平台寻求多方合作,促进资源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多维度拉动客户数最增长。例如唯品会在京东设置旗舰店,截至2019年8月,唯品会京东旗舰店涵盖服装、箱包、鞋靴、饰品、母婴等品类,包含海澜之家、雅戈尔、阿迪达斯等219个品牌,粉丝数超221.7万人。此外唯品会还在微信APP上打造唯品会小程序,为消费者提供简单、便捷的购物方式。

       二、 劣势分析

       (1)我国共有100余家特卖电商平台,伴随行业参与者逐步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大型特卖电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与品牌商形成长久合作关系,市场地位稳固。小型特卖电商在资金实力、品牌商资源、供应链体系等方面难以与大型电商抗衡,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导致当前特卖电商市场趋向于垄断,不利于该产业经济的发展。

2018年我国特卖电商平台月均活跃用户量

类别

特卖电商平台

所属公司

2018年月均活跃用户量排名

2018月均活跃用户量(万人)

综合类电商

淘宝

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

1

48329.2

京东

北京京东参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

18662.0

拼多多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

12707.4

天猫

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

4

5782.3

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3658.6

聚划算

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

6

119.3

垂直类电商

唯品会

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

611.3

蘑菇街

美丽联合集团

2

1300.6

聚美优品

北京创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3

1063.7

当当网

北京当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

385.2

卷皮折扣

武汉奇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5

272.3

美丽说

美丽联合集团

6

144.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特卖电商主要营销模式为品牌特卖,特卖电商之一唯品会发展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品牌特卖,但从天猫的品牌团到京东的闪购,寡头们的内容模式复刻足以致命,对流量的分割效应也相当明显,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

       (3)随着互联网发展,电商行业入门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开设自己的官方商城或者网店,这使得特卖电商与这些品牌的合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甚至部分品牌通过特卖电商达到宣传目的后再出走,这对特卖电商内容渠道的建设无疑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

       三、 机遇分析

       (1)社交流量在特卖电商行业可发挥的作用包括特卖电商依托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流量实现引流成本的降低,并提升用户粘性;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具有交互性,特卖电商借助此类平台可实现库存快速分销、精准营销;代购、微商、中小型供应商多以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为传播媒介,可实现商品信息快速传播,特卖电商平台与代购、微商及中小型供应商达成合作关系,可实现用户流量转化。伴随社交流量体系化发展,特卖电商行业把握机遇,借助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流量促进其产业链延伸。例如,2018年8月,“唯品会”推出专业代购批发平台——“唯代购”,“唯代购”借助社交平台,服务于代购、中小型批发商、微商群体,最终为品牌方快速清空库存。

社交流量在特卖电商行业中发挥的作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特卖电商发展前期需要通过促销活动、宣传广告等途径吸引消费者,资金投入较多。近年来,特卖电商深受资本青睐,为相关企业进一步扩张市场带来资金支持,推动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近年来我国特卖电商行业部分融资事件一览

特卖电商平台

投资伦次

投资事件

投资方

投资金额

唯品会

定向增发

2019.03

腾讯投资

4340万美元

定向增发

2018.06

京东

1.2亿美元

定向增发

2017.12

腾讯、京东商城

8.63亿美元

拼多多

C轮融资

2018.04

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红杉资本中国

30亿美元

B轮融资

2016.07

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产业共嬴基金、凯辉基金

1.1亿美元

A轮融资

2016.03

IDG资本、光速中国

未透露

聚美优品

B轮融资

2012.01

红杉资本

未透露

A轮融资

2011.03

红杉资本、险峰长青

1000万美元

天使轮融资

2010.04

真格基金、险峰长青、万嘉创投

未透露

卷皮网

C轮融资

2016.04

天图资本、招银国际领投、浙江金控

6亿人民币

B轮融资

2014.12

赛富

3500万美元

A轮融资

2014.07

汉理、纽信

5000万人民币

楚楚街

C轮融资

2016.05

软银中国资本、新天域资本、基石资本、钟鼎创投

10亿人民币

B轮融资

2014.11

君联资本、纪源资本腾讯产业共嬴基金、和君资本

未透露

A轮融资

2013.03

腾讯产业共赢基金

未透露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我国是制造大国,家用电器、服装、日用品、食品等产品批发期末库存额高,各类商品库存总额处于上涨趋势。库存积压弊端包括影响产品变现,导致企业货币资金短缺,资金流断裂;提高储存成本,如占用仓库,需人员看管、耗费电力等;导致商品贬值,针对有保质期的商品,将由于储存时间过长而被市场淘汰,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库存积压弊端的影响下,供应商清理库存的需求增多,为特卖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库存积压弊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特卖电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如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制定《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全面推动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信用监管、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信用联合奖惩。2019年8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平台经济相关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并放宽登记条件,经营者通过电子商务类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可使用平台提供的网络经营场所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

我国特卖电商行业相关政策

颁布日期

政策名称

制定部门

主要内容

2019.08

《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明确提出要推进平台经济相关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并放宽登记条件,经营者通过电子商务类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可使用平台提供的网络经营场所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

2018.01

《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要求依据地理区位、功能定位、经济发展等因素,统筹规划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发展,完善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基础设施

2016.12

《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

要求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全面推动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信用监管、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信用联合奖惩

2016.12

《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商务部、中共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

明确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首次赋予电子商务服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确立了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0万亿元、网络零售总额10万亿元及相关从业者5000方人三个发展指标

2015.11

《关于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

国家工商总局

加强网络市场监管规范化建设,推进“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协同管网”,严厉打击销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2015.05

《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国务院

在政府资源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协调并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步释放电子商务发展潜力,提升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 威胁分析

       (1)获客成本高,盈利空间被挤压风险: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但近些年增速有所放缓,“流量红利”开始消退,特卖电商平台面临获客成本提升风险,盈利空间或将受到挤压。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增速由2009年的28.9%下降至2020年的16.8%。

2009-2020年我国网民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zlj)

       (2)商品供应风险:伴随服装、箱包、美妆等行业管理水平提升,商品库存积压问题逐渐缓解,品牌商对特卖电商平台的依赖程度减少。同时,部分供应商开始通过自有官方商城、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等线上渠道清理库存,对特卖电商的去库存需求或将进一步降低。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特卖电商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1年中国工业电商市场调研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客服邮箱: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竞争加剧 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 创作内容多元化 “AI+”将成重点

我国红人经济产业链较为成熟和完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MCN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红人经济产业竞争加剧,MCN机构出海寻求新流量;另一方面,红人供给稳定增长,创作内容趋向多元化。

2025年03月28日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全球智能计量行业正扩容 智能电表为核心推动力 市场将向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倾斜

近年来智能电网等概念深入之下全球智能计量行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智能电表安装是实现智能计量的重要环节,随着智能电表持续升级及渗透,智能电表成智能计量行业核心推动力。智能计量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业较分散。由于智能计量产品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是行业竞争焦点,预计具备产品优势的企业未来或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2025年03月21日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我国具身智能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科技巨头、车企纷纷入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是具身智能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随着具身智能在资本圈突然爆火,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涌入。同时、特斯拉、谷歌、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华为、科大讯飞等多家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我国游戏交易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交易猫等平台保障规则逐渐完善

随着游戏产业快速发展,以虚拟物品交易平台为基础的游戏交易市场快速扩张,形成以游戏账号、装备、货币为核心的细分领域。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虚拟物品(游戏)交易市场总规模达742.5亿元。从细分种类来看,2023年,游戏装备、货币、消耗品、账号、代练交易市场规模达248.7亿元、253.9亿元、190.1亿元、5.

2025年03月12日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新老玩家竞速!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创新与性价比成未来发展焦点

全球运动相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上升,为国产厂商们开启一座金矿。GoPro老玩家与大疆、影石等新玩家赛马竞速,并形成影石、大疆和GoPro三巨头。在新技术不断更新、市场规模扩容的背景下,我国运动相机行业竞速赛远未到终点。未来,谁能在创新与性价比中找到最优解,谁就将定义运动相机行业的未来。

2025年03月11日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市场正步入以质量为核心精品化竞争时代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成功再创新高,并首次突破了3000亿大关。与此同时,游戏用户规模也达到了6.74亿人,同比增长0.94%,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点。

2025年03月10日
《黑神话:悟空》成功破圈 我国端游市场持续复苏 行业供给侧有望不断改善

《黑神话:悟空》成功破圈 我国端游市场持续复苏 行业供给侧有望不断改善

我国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连续4年实现上涨,主要得益于头部长青游戏的稳定表现以及多款跨端游戏在PC端同步发行,并且为行业迎来新用户潮。同时,《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上线,也让我国各大厂商看到端游市场的巨大潜力。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的PC端游戏版号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我国端游供给侧将持续改善。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手机棋牌游戏行业逐渐转向高质量、精品化发展 市场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手机棋牌游戏行业逐渐转向高质量、精品化发展 市场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棋牌游戏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也随之增加,截至2024年,我国手机棋牌游戏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59.74亿元。根据市场调研数据,中国手机棋牌游戏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和用户数量均实现了显著增长,成为游戏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02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