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结构及市场集中度分析。IDC行业产业链主要由基础电信运营商、前端服务商(包括硬件设备制造商、数据中心设计公司、软件服务开发商、数据中心施工方等);。
参考《2017-2022年中国IDC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IDC行业产业链主要由基础电信运营商、前端服务商(包括硬件设备制造商、数据中心设计公司、软件服务开发商、数据中心施工方等);网络中立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提供商;零售型数据中心服务商、增值服务提供商(包括IaaS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等)和最终用户(传统的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内容企业),产业结构如下图所示:
基础运营商、数据中心设计公司、硬件设备制造商、软件服务开发商和数据中心施工方主要为IDC建设提供设备或服务。网络中立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提供商整合基础资源提供IDC租用服务。在骨干网络带宽资源和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方面具有垄断性优势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即三大运营商)提供互联网带宽资源及机房资源。零售型数据中心服务商通过租用数据中心提供转售和增值服务。
云计算的IaaS服务商也会以租赁或自建来提供云服务。此外,IT外包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向最终用户提供整体IT解决方案,数据中心服务作为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构成部分交付给最终用户。最终用户包括所有需要将互联网内容存储在IDC机房的托管服务器的企业、机构单位、政府机关等。
主机托管和接入服务仍然是IDC服务商最主要的业务。其中主机托管占比达到35%,与去年相比增长了4%,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互联网企业业务增长带来的基础设施刚性需求。云主机、云存储等云服务占比为11%,相比于去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大部分IDC服务商由于技术能力和销售能力有限,云计算业务发展速度低于传统主机托管业务增速。
云计算市场总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我国云计算市场空间从2008年的72.7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333.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0%。我国公有云与私有云市场在2015年均达到100亿量级,2016年预计公有云市场规模21.8亿美金,私有云市场规模22.13亿美金。据统计,2015年我国云计算收入有望突破2000亿元,占IT支出比重达9.71%。
Gartner预计此比例有望在2016年达到15%,2009年至2015年云计算复合增长率高达69%,远超同时期我国IT支出8.9%的复合增长率,IT支出正在向更高效的配臵方式转变。
尽管国内IDC市场结构正逐渐优化,但基础运营商仍占垄断地位。根据中国IDC圈统计,2015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518.6亿元,其中基础运营商占65%左右,而中国电信在基础运营商中占了50%以上。
相对于其它电信增值业务,IDC业务投资回报期较长,技术含量较高,进入门槛也较高。基础运营商由于具有独特的网络资源和品牌优势,大客户资源丰富,容易实现规模经营,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其IDC业务具有规模优势。从规模来看,三大运营商似乎对网络中立的IDC提供商形成了竞争优势。
但实际上,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数据中心并非其核心业务,只占到其总收入的1%-3%,主要用来支撑其核心网络宽带业务。电信重组后,基础运营商更加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将业务集中在其擅长的领域。因此,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网络中立的IDC服务商依托自己的优势而迅速扩张。
网络中立的数据中心相对于专业运营商拥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在数据中心的布局上,基础电信运营商主要从集团总公司层面决策全国新建数据中心的选址及建设规模,存在市场响应速度慢、局部供需不平衡等情况。基础电信运营商采用统一的管理方式,向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网络中立的数据中心服务商相比之下更为灵活和专业。另一方面,基础电信运营商运营的数据中心通常只提供各自的网络接入口,而网络中立的数据中心服务商可提供多接口的网络接入,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网络中立的数据中心在市场化的环境下拥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