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内因驱动:信息中心战时代正在到来

导读:内因驱动:信息中心战时代正在到来。信息技术对军事变革的影响上升到军事思想和战争形态层面:战争形态主要由武器装备、军队体制编制、军事作战思想和战争形式四个要素构成。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对军事变革的影响上升到军事思想和战争形态层面:战争形态主要由武器装备、军队体制编制、军事作战思想和战争形式四个要素构成,而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以上要素的变化,并且呈现由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全面的过程。一开始,信息技术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对武器装备的升级上,主要是大幅提升原有武器装备的性能或者诞生信息武器,在此基础上引发2.0 变革:不同的武器能力会有不同的人员和军种需求,从而引发军队体制编制改革。最后,进一步触发3.0 变革:武器装备和体制编制本质是助力实现军事思想,在这两者改革完成的基础上,军事思想自然得到变革,导致最后诞生变革4.0,即战争形态变化。在1.0 和2.0阶段,信息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升作战的效率,但这种影响主要停留在战术层面,是局部性的,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服从全局性的军事思想;而在3.0 和4.0 变革下,信息技术对军事发生本质性和全局性的的影响,甚至制信息权成为首要争夺的领域,整个军事的人、力、物的部署首先要服从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对军事产生颠覆性的全局影响。

 

       信息中心战时代即将来临。时至今日,战争形式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进入机械化战争后,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推动国防军工发展最大驱动力,按照单点信息化和互联互通的标准,机械化战争进一步可分为单平台机械化战争和信息系统下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分别对应平台中心战、网络中心战两种军事思想,未来以信息中心战为作战思想的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信息战时代即将来临。

 

       单平台机械化战争(平台中心战):在物理域(牛顿力学物理空间)展开,以单平台武器打击为主要手段,以电子设备为辅助手段,通过最大发挥己方各作战平台的机动力和火力来获得相对优势的战争形态。

      战斗力生成是以单平台武器打击为基本形态的加和模式,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雏形)依附于装备平台,服务于单平台完成任务的能力。

      此阶段的军事思维是“平台中心战”,但这种作战思维主要依靠舰艇和飞机等装备平台自身的探测装置和武器进行战斗,平台与平台之间只能通过有限的几种方法共享少量信息。

      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网络中心战):指在物理域和电磁域展开的,以精确打击(导弹武器打击体系)为主、电磁域控制(电子对抗)为辅,通过降低、剥夺敌方信息系统能力,来压制敌方机动力和火力的发挥,实现“降维降代”攻击(将敌方降低至单平台机械化战争)的战争形态。战斗力生成是以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导弹武器打击链和电磁域控制为基本形态的倍增模式,信息系统主要表现为支撑作用,服务于导弹在物理域的跟踪与打击。该阶段的军事思维是“网络中心战”,即通过全球信息网格,将分散配置的作战要素集成为网络化的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体系和作战保障体系,实现各作战要素间战场态势感知共享,最大限度地把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

       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信息化战争(信息中心战):指在物理域、电磁域和信息域展开,以信息武器打击体系、电磁武器打击体系以及导弹武器打击体系形成的三位一体作战,从而谋求全域优势的战争形态。战斗力生成是以导弹武器、电磁武器和信息武器三位一体打击体系为基本形态的指增模式,信息系统引起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具体而言,信息战主要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对态势信息的认知级共享和对导弹武器、电磁武器和信息武器的指挥控制,从而实现对敌干扰、毁伤、欺骗和控制:通过导弹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电磁武器,以及舒特、“震网”病毒、情报窃密、舆情控制等信息武器,实现对作战对象力量、装备、设施的“分钟杀”(毁伤)、“秒杀”(干扰/毁伤)、“比特杀”(欺骗/控制/毁伤)。此阶段的信息系统与单平台机械化战争中的电子设备,以及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中的信息系统有根本性的不同,引起作战方式变革,战争形态转变为信息化战争。

       该阶段的军事思维我们称之为“信息中心战”,信息数据替代经验成为决策辅助的关键性支撑,同时结合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器人等技术,形成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战争形态。

 

       信息化战争全面提高作战效能,大幅降低攻击成本。进入机械化战争阶段,不论是杀伤时间、杀伤规模,还是杀伤力,相比于冷兵器和热兵器战争阶段均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这些指标又将发生进一步的飞跃。此外,由于信息化战争完成一次攻击的成本以消耗电能为主,相比于以导弹武器打击链为主的机械化战争,其单次攻击成本将急剧降低。

 

       美国正向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信息化战争转变,以打造跨代战争优势。

       海湾战争被认为是美军从单平台机械化战争向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转变的起步, 而伊拉克战争则是美军实现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的标志。美国进入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已过去十几年,目前已具备从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向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从而打造跨代战争优势。2015 年3 月美军发布了《21 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将“全域介入”作为五大基本作战能力之首,“全域介入”是指全面覆盖美军海、陆、空、天、网络空间和电磁频谱六个领域,借助信息和赛博技术实现平台、传感器、武器和系统的整合,强调在协调运用各方力量,从各个作战环节攻击对手。可见,美军正在形成“导弹武器打击体系+电磁武器打击体系+信息武器打击体系”“三位一体”的力量格局。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力打人工智能牌,希望奠定未来25 年军事主导地位。“抵消”战略一直是美国军方用于牵制对手的一个重要策略,随着中俄等国军事实力不断提升,为夺取在新一轮大国军事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国于2014 年推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重点发展能够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优势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运用非对称手段对对手优势实施抵消,增加对手军力发展成本,特别是全面破解对手“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以确保美在大国军事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第三次“抵消战略”,着力于三点:1、发展颠覆性先进技术武器,带动作战理论、部队组织形态和国防管理创新,将新军事革命引向深入;2、构建多维一体的新型复合式威慑战略;3、构建基于“全球监视—打击网络”的作战能力体系。美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宣布将在2017 财年投入120~150 亿美元用于支持第三次“抵消战略”,为实现美国未来25 年的主导地位奠定基础,并明确驱动此轮“抵消战略”的五个关键技术领域包括: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器、人机协作、人类作战行动辅助系统、先进有人/无人作战编组、针对网络(攻击)和电子战环境进行加固的网络赋能自主武器等。此外,《纽约时报》报道,2016 年5 月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在硅谷进行参访,这是其自2015 年上任以来第4 次出访硅谷,卡特直言将AI 技术用于改进国防装备体系,并相信人工智能将帮助美国培育出新型的“钢铁侠”式战士,在此之前,美国多位国防部长已有长达20 多年未曾访问过硅谷,可见人工智能在未来军工领域的战略意义。

 

        亟需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跨越,我国军工信息化面临长期发展前景机遇。由于我国国防军工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建成机械化,距离信息化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实现我国国防军工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跨越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 年中国的国防》明确表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到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且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军队国防现代化。因此,我国军工信息化建设面临长期发展机遇,一方面加强电子信息装备和信息系统研制建设,加快完成从单平台机械化战争向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机械化战争转变,另一方面,针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积极研究导弹武器、电磁武器和信息武器的“三位一体”打击相关利润,以加快完成向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信息化战争的跨越。

       我国军事编制改革持续推进,为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跨越做足准备。2015 年底我国原七大军区改成五大军区,并新成立第五大军种——战略支援部队,履行情报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战、卫星管理等职责,是真正意义的天网军。2016 年12 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强调,“扎实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队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发生新的变化,科技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等特征越来越突出”,同时表示,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调整力量结构布局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的联合作战力量体。这意味着我国持续推进军事编制改革,为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跨越做足准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迅猛,2020至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59%。按存储对象划分,行业主要涵盖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三类,其中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市场主导地位持续强化,占比从2020年的42.31%提升至2024年的44.90%。当前行业已集聚华为、中科曙光、联通云、新

2025年09月28日
AI算力爆发下全球GPU迎来爆炸式增长 我国本土企业正逐步打破海外垄断

AI算力爆发下全球GPU迎来爆炸式增长 我国本土企业正逐步打破海外垄断

近年来,随着AI应用(如ChatGPT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全球市场对AI算力的需求显著增加。以中国市场为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近年随着AI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算力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整体规模从2020年的136.20EFLOPs增长至2024年的617EFLOPs,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9%;预

2025年09月23日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AI Coding行业分析:AI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付费订阅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为AI Coding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政策性质来看,国家政策强调AI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确保在推动创新和落地的过程中,有效防控数据风险与算法滥用,并且“大模型能力提升、算力与基础设施优化、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促进了AI Coding工具从技术研发走向企业研发流程

2025年09月04日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自然语言处理行业:正处在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 预计2025年我国将成全球第二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之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33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AI服务器电源行业即将爆发 PSU与DC-DC价值量有望显著提升 国产以定制化优势全力进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I服务器电源成为支撑算力革命的基石。2023-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165%,而AI服务器机架功耗已从10kW飙升至120kW以上,单GPU功耗甚至逼近2kW。随着AI运算耗电比例的不断提高,AI服务器电源行业有望爆发。

2025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