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布局海外有利于我国券商行业资本金、国际化与收入方面 但在稳定性方面作用目前尚不明显。目前证券行业正处于由通道经纪商向资本中介、信用中介转型期,此外监管趋严,券商对资本金需求非常旺盛,赴港上市成为较快速增加资本金的重要方式。
参考《近年来我国券商行业并购境外金融机构重要案例情况》
(1)补充资本金
目前证券行业正处于由通道经纪商向资本中介、信用中介转型期,此外监管趋严,券商对资本金需求非常旺盛,赴港上市成为较快速增加资本金的重要方式。
(2)拓展业务和市场、加速国际化进程
除募资外,伴随沪港通、深港通的不断深入,H 股上市有助于内资券商进一步拓展香港及境外市场。
由于证券等金融业务多为牌照类,并购境外金融机构能够直接获取相关业务牌照,降低券商运营成本,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投资风险,同时能够利用境外公司较为成熟的业务布局来抢占当地市场,实现跨境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境内外资源的共享。
通过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同样也有助于境内券商的国际化步伐。
(3)拓展收入来源
布局海外的境内券商,其境外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以我们选取的 8 家代表性上市券商为例,近年来境外业务收入规模总体上呈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近年来境外业务收入规模相对较大,如 2015 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的境外业务收入规模分别达到 61.55 亿元、35.80 亿元、14.84亿元,2016 年上半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的境外业务收入规模分别达到 20.37 亿元、17.22 亿元、7.93 亿元。
(4)境外收入占比提高,有利于完善收入结构
布局海外的境内券商,其境外收入占比在近年来虽不断波动,但是总体上呈不断提升的趋势,尤其是在 2016 年体现更为明显。以我们选取的 8 家代表性上市券商为例,2015 年共有 4 家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提高,2016 年上半年则增加至 6 家。
有两家上市券商 2016 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超过了 10%。其中,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海通证券,占比为 14.26%,比 2015 年全年提高了 4.86 个百分点;其次是中信证券,2016 年上半年境外业务收入占比也达到了 11.22%。
(5)提高券商收入稳定性方面的作用目前尚不明显
目前来看,境外收入增速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以上市券商为例,近年来境外收入增速的波动性还是比较大,从我们选取的代表性的 8 家券商来看,总体上,2013年和 2015 年券商境外收入增速较快,而 2014 年和 2016 年上半年券商境外收入增速较低,尤其是 2016 年上半年,在我们选取的 8 家上市券商中,除广发证券、光大证券之外,其余 6 家 2016 年上半年收入全部是负增长,且收入规模下降幅度普遍较大。
注:1、根据公告,此表中招商证券和华泰证券的数据为香港地区数据。
2、2016 年上半年国际恐慌情绪蔓延,人民币汇率震荡,香港又经历了一轮海外做空的袭击,恒指及国指在年初快速走低,更在 2 月 12 日创下了 2012 年以来的新低。16 年初恒指及国指跌幅最高达到 16.4%及 22.3%,国企指数自 2015 年 6 月更是下跌超过 50%。香港市场上半年日均交易量为 675 亿港元,比去年大幅下跌 36%。投资者兴趣大幅下降。以上原因导致部分券商香港地区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对比代表性券商近年来总收入与境外收入的增速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仍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尤其是在 2015 年的大牛市、2016 年上半年的熊市体现比较明显。因此,券商布局海外业务,至少在目前,对提高券商收入稳定性方面作用尚不明显。
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券商境外业务处在双向开放的发展初期。上市券商公布的年报显示,大部分从事海外业务的香港控股公司的经纪业务都以面对境内高净值人群为发展目标,投行业务也都是以国内企业在境外上市、国内企业股票、债券向海外发行为主要业务内容,其服务对象仍旧是国内企业,对境外当地企业的服务内容相对较少。也就是说,目前券商海外布局大部分尚处于海外扩张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境外业务收入与境内业务收入难免仍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