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边缘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快速增加,带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需求,同时,新型应用也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云计算模型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因此,边缘计算应运而生。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边缘计算行业市场供需现状调研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边缘计算最早可以追溯至1998年阿卡迈(Akamai)公司提出的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network,CDN)。随后,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边缘数据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为了解决面向数据传输、计算和存储过程中的计算负载和数据传输带宽的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在靠近数据生产者的边缘增加数据处理的功能,即万物互联服务功能的上行。具有代表性的是移动边缘计算(mobileedgecomputing,MEC)雾计算(fogcomputing)和海云计算(cloud-seacomputing)。
2012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研究专项,称之为下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倡议(Next Generation 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nitiative,NICT倡议),其主旨是开展“海云计算系统项目”的研究,其核心是通过“云计算”系统与“海计算”系统的协同与集成,增强传统云计算能力,其中,“海”端指由人类本身、物理世界的设备和子系统组成的终端。与边缘计算相比,海云计算关注“海”和“云”这两端,而边缘计算关注从“海”到“云”数据路径之间的任意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国内边缘计算的发展速度和世界几乎同步,特别是从智能制造的角度。2016年11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ARM等在北京成立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computingconsortium),致力于推动“政产学研用”各方产业资源合作,引领边缘计算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5月首届中国边缘计算技术研讨会在合肥开幕,同年8月中国自动化学会边缘计算专委会成立,标志着边缘计算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专业学会的认可和推动。
2018年边缘计算被推向前台,开始被大众熟知。这一阶段,边缘计算的参与者范围扩大很快,参与者已经基本涵盖了计算机领域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云计算公司、硬件厂商、CDN公司、通信运营商、科研机构和产业联盟/开源社区。
2018年9月17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边缘计算,智能未来”为主题举办了边缘智能主题论坛,这是中国从政府层面上对边缘计算的发展进行了支持和探讨。2018年8月两年一度的全国计算机体系结构学术年会以“由云到端的智能架构”为主题,由此可见,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已经由云计算开始逐渐转向边缘计算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