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智慧旅游产业面临发展机遇,前景大

   导读:我国智慧旅游产业面临发展机遇,前景大。智慧旅游的悄然来临,不仅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获得行业的广泛认同。主要包括在线服务、网上查询、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

  参考行业报告《2016-2022年中国智慧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智慧旅游的悄然来临,不仅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获得行业的广泛认同。主要包括在线服务、网上查询、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

  以往游客要了解一个景点信息需要通过电脑和纸质宣传品等媒介,既不方便携带而且随地乱扔的宣传单又破坏了生活环境。智慧旅游系统则可以自动将历史遗迹介绍、名人故居简介、特色商家盘点等景区信息以点对点的方式传输给游客;通过“智能云网系统”将该区离游客最近并有空房的宾馆信息传输给游客;通过“路侧停车场物联网应用系统”传输是否有停车位信息;游客还可以通过“摇一摇”功能寻找适合自己口味且离自己最近的饭店、茶馆等信息,通过这一系列程序真正做到由游客找服务转变为景区主动送服务。

  智慧旅游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契机。2017年我国智慧旅游行业前景预测分析详述如下。

  我国智慧旅游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中国国家旅游局周一发布《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到2016年,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

  《意见》同时指出,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意见明确,智慧旅游建设的任务包括夯实智慧旅游发展信息化基础、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建立游客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推动智慧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示范标准建设、加快创新融合发展、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推进数据开放共享等。

  《意见》强调,在保障措施方面,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快制定本地区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民营资本投入智慧旅游职业教育领域;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多方面投入智慧旅游发展;各地旅游部门应建立智慧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且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予以综合评估。

  智慧旅游行业前景广

  个性化旅游成为潮流,在线旅游市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互联网+旅游”在丰富旅游形式的同时,也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借助旅游+互联网,全国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也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主任戴斌介绍说,以蚂蜂窝和穷游网为代表的反向定制、以辛巴达和6人游等为代表的中高端定制、以途牛为代表的大众定制,逐渐成为市场宠儿,而以途家、小猪短租、易到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则搭建了一个供需直面交易的高效市场。

  “自由行、半自由行等个性化旅游形式正在成为潮流。”携程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携程目前推出“微领队”服务,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微信等手机端平台,随时随地为全球各地自由行旅游者提供服务和帮助。“2016年全年服务人次高达1000万,组织了5万个群。2017年春节服务人次达32万。”携程还上线了定制师平台,让旅游者直接挑选熟悉目的地的定制师。

  有专业人士分析,对于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互联网的助力显而易见。同时,其所存在的问题也对政府部门的监管以及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构成挑战。

  早在2013年,云南智慧旅游云端系统就已正式上线。据介绍,该系统集云南智慧旅游云端查询平台、智慧旅游壹旅图平台、云南旅游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为一体,全方位多终端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云南59个A级景区的智慧旅游全攻略的信息采编和深度加工工作,并已上线运行。

  云南省旅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适应自驾游的需要,云南开发建设了全省16个州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区县的“自驾旅游攻略APP”,目前已有72个区县、6个旅游专题、2条跨境旅游线路的自驾旅游攻略APP上线供游客免费下载。

  “旅游+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对旅游类应用的功能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期许。研究报告表明,目前国内在线交通市场发展成熟度已很高,而在线旅游市场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云南民族村党委副书记张立明告诉记者,“‘旅游+互联网’模式不能仅停留在一般的信息化阶段,旅游过程中的实际监控及信息化建设应继续推进,进一步提升对车辆、人流进行监控以及数据统计能力,让游客能够实现真正的智慧旅游。”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半导体按照历史进程可分为以硅基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以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和以碳化硅、氮化镓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与第一代半导体由单一元素组成不同,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统称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性能决定应用场景,化合物半导体广泛适用于高电压、高功率、高频率等领域。

2025年10月06日
电竞庞大用户基础和强大变现能力释放电竞电脑行业活力 市场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电竞庞大用户基础和强大变现能力释放电竞电脑行业活力 市场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电竞用户规模庞大且变现能力强大,赋能电竞电脑行业。2024 年我国电竞产业在剔除电竞游戏产品后,营业收入达到275.68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288.09 亿元,同比增长4.5%。

2025年10月06日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迅猛,2020至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59%。按存储对象划分,行业主要涵盖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三类,其中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市场主导地位持续强化,占比从2020年的42.31%提升至2024年的44.90%。当前行业已集聚华为、中科曙光、联通云、新

2025年09月28日
AI算力爆发下全球GPU迎来爆炸式增长 我国本土企业正逐步打破海外垄断

AI算力爆发下全球GPU迎来爆炸式增长 我国本土企业正逐步打破海外垄断

近年来,随着AI应用(如ChatGPT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全球市场对AI算力的需求显著增加。以中国市场为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近年随着AI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算力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整体规模从2020年的136.20EFLOPs增长至2024年的617EFLOPs,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9%;预

2025年09月23日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 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

2025年09月14日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向农业等领域渗透 私有定制化需求释放一体化解决方案空间

近年来,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超 11 亿台,预计 2025 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设备连接量将增长至 26 亿台,2020-2025年CAGR 为 18.4%。

2025年09月09日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云端模式短板渐显 技术催化下我国边缘AI行业应用场景刚需有望爆发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语言大模型依靠远程服务器模式,虽然能轻松应对大规模模型训练、高分辨率图像合成等复杂需求,但到企业级应用或更复杂的场景中,云端模式的短板就逐渐显现。而边缘AI将生成能力直接部署在本地设备上,数据处理全程在本地完成,敏感信息无需离开设备,具备多种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AI的深度价值在于推动人工智能从“

2025年09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