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际市场发展迅速 国内产业链起势在即

导读:国际市场发展迅速 国内产业链起势在即。 由于前沿科技的发展,市场对于深度视觉技术的需求呈现出井喷之势。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半导行业竞争态势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由于前沿科技的发展,市场对于深度视觉技术的需求呈现出井喷之势,如在机器人领域基于深度摄像头的视觉导航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解决方案,而作为目前主流深度视觉技术中最有前景的TOF技术,更是饱受科技界各方之瞩目,然而,能够提供产品跟方案的厂商却只有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Heptagon等寥寥几家。

        国际科技巨头跑马圈地,TOF发展迅速抢先布局

        作为科技界领军代表,谷歌、微软、SONY等国际科技巨头早已关注起了TOF深度摄像项技术,在近年来更是收购了大批此领域的创业公司,并且也在极力完善此技术。这些科技巨头在完成收购并逐步成熟此项技术之后并没有向外界公开提供产品和方案,而是悉数在为自己的产品设立核心技术的门槛,从而建立起自己封闭的内部产品生态。

        目前能够提供TOF产品和方案的厂商只有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Heptagon等寥寥几家,其中Heptagon公司的ELISA是目前全球首款探测距离达到5米的TOF 3DRanger传感器,而当下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可以集成到手机应用上的TOF传感器仅仅只有意法半导体一家公司能够提供。

        手机市场的领导型企业旗舰机型已经搭载了意法半导体所生产的TOF传感器作为主摄像头的距离传感器,手机将有望从传统接近传感器进入一个精度更高的测距传感器的新时代。意法半导体推出的第二代TOF传感器VL53L0是目前市场上最小的TOF传感器,尺寸仅有4.4 x 2.4 x 1mm,相比上一代TOF传感器VL6180,其拥有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度以及更长的测量长度,将大幅提升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拍照性能,为机器人、用户检测、无人机、物联网和穿戴式装置市场开拓新的应用机会。


 

        意法半导体的新一代TOF传感器VL53L0出现在了去年推出的大约六支手机之中,由于摩托罗拉已被联想收购,因此这六支手机全部来自亚太地区。未来伴随手机领导品牌可能出现的手势、面部识别功能,传感器前置有望使智能手机上的TOF传感器搭载量获得翻番。


 

        国内TOF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储备已在进行

        目前国内能够提供运用深度相机技术解决方案的厂商屈指可数,仅有奥比中光、华捷艾米、图漾科技、乐行天下等少数几家。而对于TOF技术,国内仅有乐行天下能够提供基于TOF技术的深度摄像头,而且还是基于德州仪器和PMDTech所提供的第三方方案进行的二次开发,并且尺寸没有小到能够集成至手机之中。但围绕TOF的产业链储备国内已经在进行,依托于国内硬件供应链能力,少数厂商已经能够生产TOF深度摄像头模组或供应相关重要部件,对比国外应用现状有望实现加速渗透。

        下游行业快速扩张,推动 TOF 迅速成长

        TOF的快速成长依赖于下游领域的快速扩张。受益于下游市场的迅速崛起,TOF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一方面,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微创新持续产生并加速渗透,对深度摄像的需求以及智能手机交互方式的变化促进TOF的市场扩张,在技术改善和成本趋低的背景下,TOF技术未来有望在手机中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以ADAS渗透率不断提高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趋势、新型智能终端的应用渗透都在,TOF作为深度测量的主流技术方案,十分适用于局域场景内手势交互,伴随下游成长TOF将显著受益。

        TOF 技术改善成本渐低,手机中广泛应用可期

        相比于其他深度摄像技术,TOF优势明显,但此前TOF长期收到成本高企、应用场景难寻的问题未得到广泛应用。

        TOF传感器在手机领域中的首度现身是在LG手机,零部件是三合一智能光学模块VL6180,整合了近接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以及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光源,并由CMOS工艺打造。TOF技术目前应用的主要场景是运用于手机摄像头的快速自动对焦以及手势、面部识别,以及一些消费级摄像头的距离测量与3D建模。但目前由于高昂的价格,TOF仍主要应用于少量高端机型或者作为亮点应用于少数机型。

        这一切伴随TOF技术逐渐成熟、成本日益平民化,其近视的不足也因为手机使用场景的需求特点而可以忽略不计,TOF正在手机应用领域施展拳脚,多款手机厂商已经集成了ST的TOF sensor,包括:华为P9,V8,联想 moto g4+, HTC M10,还有LG的非常多款手机,伴随技术改善和成本渐低,未来TOF有望在手机中广泛应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3D打印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中国发展迅猛正逐渐成为主导力量

全球3D打印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中国发展迅猛正逐渐成为主导力量

近年来,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人使用3D打印机制造所需物品,已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3D打印技术日益融入各种制造领域,全球3D打印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已突破219亿美元(约158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将在840亿至1450亿美元之间,

2025年08月12日
技术、需求及应用共驱下全球3D食品打印市场快速扩张 行业龙头企业还未形成

技术、需求及应用共驱下全球3D食品打印市场快速扩张 行业龙头企业还未形成

3D食品打印是一种通过逐层堆叠可食用材料来制造个性化食品的新兴技术。这种技术将数字建模与食品加工相结合,能够实现传统烹饪难以完成的复杂造型和营养配比。它不仅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更在营养、安全以及形状多样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近年得益于技术突破、消费需求升级及行业应用的多元化拓展,全球3D食品打印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2025年08月11日
高阶智驾推进 我国高精度地图行业迎重要发展机遇 市场头部效应明显

高阶智驾推进 我国高精度地图行业迎重要发展机遇 市场头部效应明显

高阶智驾加速推进以及国内政策逐步放宽下,我国高精度地图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2024年我国高精度地图市场规模已达50亿元,同比增长38.9%;预计2025年我国高精度地图市场规模增长至65亿元,同比增长30.0%。

2025年08月10日
政策技术共振 我国脑机接口进入由“实验室攻关”向“产业化落地”转型关键期

政策技术共振 我国脑机接口进入由“实验室攻关”向“产业化落地”转型关键期

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的前沿技术。当前,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加速壮大,正孕育颠覆性突破,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尤其是进入2025年以来,脑机接口(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技术以其颠覆性的潜力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焦点。从科幻电影中的“意念控制”

2025年08月09日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然成为了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从日常生活的智能应用,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变革,再到政府治理的高效推进,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算力的强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爆发,算力需求更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行业已形成“头部引领、垂直深耕”的多元化竞争格局:金山办公、腾讯、科大讯飞等头部厂商通过技术堆叠实现全场景覆盖,而彩讯股份、福昕软件等垂直领域创新者聚焦单点突破,共同推动AI+办公从工具升级迈向以工作流为中心的智能体(Agent)生态重构。

2025年07月15日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随着数据量的大规模增长,企业级SSD需求将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将突破50ZB。2021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达31EB,预计2028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将达119EB。

2025年07月15日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属于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在政策利好、国产替代需求旺盛、下游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需求爆发的推动下,显著增长。基于良好的工业软件发展环境,国产PLM软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挤压海外头部企业市场空间。

2025年07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