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度不断上升,促使移动支付等发展迅速。2017年,我国网民数达7.72亿人,占比总人口55.5%,其中手机网民数7.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比重由2006年的0.2%稳步提升至2017年的97.5%;2017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61亿台,市场占有率约93.9%;艾媒报告《2017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6.55亿人。
移动支付等技术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2016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58.8万亿元,2017年1-9月达8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2013-2016年CAGR达274%。据艾媒咨询统计,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4.62亿人,同比增长30.1%,2014-2016年CAGR为46.6%,预计2019年将增长至6.97亿人。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移动网购产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与投资方向评估分析报告》
2015年前后京东和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在1-2线城市竞争激烈,拼多多另辟蹊径,以3-6线城市为突破口,聚焦高价格敏感用户,实现快速发展。据极光大数据2017年11月的统计显示,拼多多APP近65%的用户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一线城市用户占比仅为7.56%,而京东在一线城市用户占比约15.7%;百度指数显示,公司89%的用户年龄为30岁及以上,其中50%为30-39岁。







而这一时间段与拼多多成立和发展的时间段高度吻合,同时拼多多作为非上市公司,受市场监控和舆论压力较小,即当电商龙头均将资源集中在“消费升级”的电商品质化趋势中时,拼多多顺手接过了大量被消费升级挤出的商户和消费者,同时也对接满足了大量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的“消费升级”(参考品玩“消费降级巨头拼多多”)。
以阿里系为例:据QuestMobile统计显示,2017年11月卸载淘宝的用户中约50%于12月下载使用拼多多,而卸载拼多多的用户中约78%下载使用淘宝,双方的客户重合度较高。同时,整理了拼多多和淘宝就平台定位、品类、价格、用户、地区等指标对比可见:拼多多和淘宝均为全品类电商,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地区分布和用户分布的重合度较高,且平台入驻的要求均较低。


(1)天猫商城逐渐代替淘宝成为阿里的新名片,2017年5月天猫商城slogan从“上天猫就够了”升级为“理想生活-上天猫”,从满足当下购买需求转变为定义未来消费及商业趋势,和消费者、品牌商一起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2)淘宝网加大打假力度,使用“商品大脑”、“图像识别”等黑科技进行假货防控,对于假货、刷单等行为进行严厉惩治。2017年共关闭24万个疑似侵权店铺,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疑似假货,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