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渗透率及国产自主品牌技术壁垒分析(图)

        一、适龄劳动人口下降,人工成本增加倒逼工业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 
        适龄劳动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16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由 1.23 亿人增长至 1.50 亿人,CAGR 达 4.04%,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仍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由 9.42 亿人锐减至 9.07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 69.83%跌落至 65.72%。老龄化的加速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预示着中国劳动力供给正在逐渐减少,依靠人口红利发展制造业的时代悄然落幕。 
 
        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招工难成为阻碍制造业发展难题。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带来的是工人成本的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0~2016 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制造业人均工资由 3.07 万元增长至 5.95 万元,CAGR 达 11.66%。中国制造业成本逐渐高于周边东南亚国家,引发制造业利润下降和资本外流。根据中国测控网数据,2016 年中国一线城市用工缺口平均达 41%,尤其是 8 月份全国范围的“缺工”爆发让制造业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措手不及,缺少熟练产业工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阻碍。 
 
图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连续出现多年下滑

图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图表:2016 年 8 月多地爆发缺工潮
 

图表: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均工资逐年上升
 

        中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低,自动化改造大有可为。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较低,从使用密度(每万名工人对应工业机器人数)和应用比例等指标看,我国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 68 台/万人,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 74 台/万人。横向对比发达国家,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 631 台/ 万人,日本为 303 台/万人,德国为 309 台/万人。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远高于中国,中国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图表: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
 

        二、缺乏核心零部件技术是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具有价格和技术优势。①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出货量较大,以日本发那科为例,到 2015 年 11 月,发那科机器人的全球出货量已经达到 40 万台,这些工业机器人巨头凭借销量优势在核心零部件采购上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相比国产自主品牌,他们的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优势明显。② “四大家族”的稳定性较强,尤其是对机器人品质要求较高同时应用最多的汽车行业,品牌汽车的主机厂几乎清一色使用“四大家族”,极少使用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③“四大家族”不仅拥有自己的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而且每家企业在关键零部件都有各自的核心优势,比如发那科的控制系统,安川的电机都是各自行业的翘楚。 
 
        缺乏核心技术和高成本致使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本体盈利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 版)》数据,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的精密减速机约 75% 采购自日本产品,超过 80%的伺服电机和驱动依赖进口。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 4 倍的价格购买减速机,以近 2 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过高的成本直接导致 70%以上的企业的本体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绝大部分的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都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很多都是通过做系统集成项目搭售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企业的账面盈利主要通过系统集成业务获得。根据草根调研,六轴工业机器人年出货量 2000~3000 台的公司已经是目前国产自主品牌中出货量较大的企业,而且现在行业有一种趋势,随着外资、合资品牌工业机器人逐渐降价,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盈亏平衡点被不断抬高。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大部分只是简单的组装,很少像“四大家族”一样在关键零部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认为国内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本体迟迟无法实现突破的根本原因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内尚未出现突破,这是国内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命脉。 

图表: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各有自身优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智能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产能格局重塑 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半导体按照历史进程可分为以硅基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以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和以碳化硅、氮化镓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与第一代半导体由单一元素组成不同,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统称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性能决定应用场景,化合物半导体广泛适用于高电压、高功率、高频率等领域。

2025年10月06日
电竞庞大用户基础和强大变现能力释放电竞电脑行业活力 市场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电竞庞大用户基础和强大变现能力释放电竞电脑行业活力 市场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电竞用户规模庞大且变现能力强大,赋能电竞电脑行业。2024 年我国电竞产业在剔除电竞游戏产品后,营业收入达到275.68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288.09 亿元,同比增长4.5%。

2025年10月06日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猛!头部厂商引领 分布式文件存储主导地位强化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存储行业发展势头迅猛,2020至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59%。按存储对象划分,行业主要涵盖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三类,其中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市场主导地位持续强化,占比从2020年的42.31%提升至2024年的44.90%。当前行业已集聚华为、中科曙光、联通云、新

2025年09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