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渗透率及国产自主品牌技术壁垒分析(图)

        一、适龄劳动人口下降,人工成本增加倒逼工业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 
        适龄劳动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16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由 1.23 亿人增长至 1.50 亿人,CAGR 达 4.04%,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仍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由 9.42 亿人锐减至 9.07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 69.83%跌落至 65.72%。老龄化的加速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预示着中国劳动力供给正在逐渐减少,依靠人口红利发展制造业的时代悄然落幕。 
 
        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招工难成为阻碍制造业发展难题。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带来的是工人成本的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0~2016 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制造业人均工资由 3.07 万元增长至 5.95 万元,CAGR 达 11.66%。中国制造业成本逐渐高于周边东南亚国家,引发制造业利润下降和资本外流。根据中国测控网数据,2016 年中国一线城市用工缺口平均达 41%,尤其是 8 月份全国范围的“缺工”爆发让制造业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措手不及,缺少熟练产业工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阻碍。 
 
图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连续出现多年下滑

图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图表:2016 年 8 月多地爆发缺工潮
 

图表: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均工资逐年上升
 

        中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低,自动化改造大有可为。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较低,从使用密度(每万名工人对应工业机器人数)和应用比例等指标看,我国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 68 台/万人,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 74 台/万人。横向对比发达国家,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 631 台/ 万人,日本为 303 台/万人,德国为 309 台/万人。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远高于中国,中国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图表: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
 

        二、缺乏核心零部件技术是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具有价格和技术优势。①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出货量较大,以日本发那科为例,到 2015 年 11 月,发那科机器人的全球出货量已经达到 40 万台,这些工业机器人巨头凭借销量优势在核心零部件采购上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相比国产自主品牌,他们的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优势明显。② “四大家族”的稳定性较强,尤其是对机器人品质要求较高同时应用最多的汽车行业,品牌汽车的主机厂几乎清一色使用“四大家族”,极少使用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③“四大家族”不仅拥有自己的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而且每家企业在关键零部件都有各自的核心优势,比如发那科的控制系统,安川的电机都是各自行业的翘楚。 
 
        缺乏核心技术和高成本致使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本体盈利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 版)》数据,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的精密减速机约 75% 采购自日本产品,超过 80%的伺服电机和驱动依赖进口。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 4 倍的价格购买减速机,以近 2 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过高的成本直接导致 70%以上的企业的本体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绝大部分的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都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很多都是通过做系统集成项目搭售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企业的账面盈利主要通过系统集成业务获得。根据草根调研,六轴工业机器人年出货量 2000~3000 台的公司已经是目前国产自主品牌中出货量较大的企业,而且现在行业有一种趋势,随着外资、合资品牌工业机器人逐渐降价,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盈亏平衡点被不断抬高。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大部分只是简单的组装,很少像“四大家族”一样在关键零部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认为国内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本体迟迟无法实现突破的根本原因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内尚未出现突破,这是国内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命脉。 

图表: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各有自身优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3D打印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中国发展迅猛正逐渐成为主导力量

全球3D打印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中国发展迅猛正逐渐成为主导力量

近年来,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人使用3D打印机制造所需物品,已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3D打印技术日益融入各种制造领域,全球3D打印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已突破219亿美元(约158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将在840亿至1450亿美元之间,

2025年08月12日
技术、需求及应用共驱下全球3D食品打印市场快速扩张 行业龙头企业还未形成

技术、需求及应用共驱下全球3D食品打印市场快速扩张 行业龙头企业还未形成

3D食品打印是一种通过逐层堆叠可食用材料来制造个性化食品的新兴技术。这种技术将数字建模与食品加工相结合,能够实现传统烹饪难以完成的复杂造型和营养配比。它不仅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更在营养、安全以及形状多样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近年得益于技术突破、消费需求升级及行业应用的多元化拓展,全球3D食品打印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2025年08月11日
高阶智驾推进 我国高精度地图行业迎重要发展机遇 市场头部效应明显

高阶智驾推进 我国高精度地图行业迎重要发展机遇 市场头部效应明显

高阶智驾加速推进以及国内政策逐步放宽下,我国高精度地图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2024年我国高精度地图市场规模已达50亿元,同比增长38.9%;预计2025年我国高精度地图市场规模增长至65亿元,同比增长30.0%。

2025年08月10日
政策技术共振 我国脑机接口进入由“实验室攻关”向“产业化落地”转型关键期

政策技术共振 我国脑机接口进入由“实验室攻关”向“产业化落地”转型关键期

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的前沿技术。当前,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加速壮大,正孕育颠覆性突破,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尤其是进入2025年以来,脑机接口(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技术以其颠覆性的潜力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焦点。从科幻电影中的“意念控制”

2025年08月09日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我国智能算力租赁行业高速增长 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然成为了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从日常生活的智能应用,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变革,再到政府治理的高效推进,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算力的强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爆发,算力需求更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竞争格局多元 金山办公WPS Office处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AI+办公软件行业已形成“头部引领、垂直深耕”的多元化竞争格局:金山办公、腾讯、科大讯飞等头部厂商通过技术堆叠实现全场景覆盖,而彩讯股份、福昕软件等垂直领域创新者聚焦单点突破,共同推动AI+办公从工具升级迈向以工作流为中心的智能体(Agent)生态重构。

2025年07月15日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数据量激增 企业级SSD行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国产处加速追赶期 PCIe将持续渗透

随着数据量的大规模增长,企业级SSD需求将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国内数据生产总量将突破50ZB。2021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达31EB,预计2028年我国企业级SSD市场容量将达119EB。

2025年07月15日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 政策助推国产份额提升 市场云端化趋势显著

PLM属于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PLM软件行业前景广阔。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在政策利好、国产替代需求旺盛、下游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需求爆发的推动下,显著增长。基于良好的工业软件发展环境,国产PLM软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挤压海外头部企业市场空间。

2025年07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