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全球碳交易金融化趋势明显,随着碳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围绕碳排放权,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碳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在 碳市场中,由于减排的实际行动往往发生在交易之后,这种形式与商业信用十分类似,因此碳信用的概念就被引入其中。与石油交易一样,碳交易既有商品流通性 质,又有金融业务的属性。碳信用虽然历史很短,却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衍生金融商品,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随着碳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围绕碳排放权,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碳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由 于碳市场发展迅速,催生了巨大的商机。目前,国外大型金融企业都积极介入到了该项业务中,并收购专业碳资产公司以扩大实力。例如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分别 收购了英国益可环境国际金融集团公司和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同时,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都以各种方式投身到碳交易市 场中。
此 外,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唯一参与的碳减排机制———CDM为例。国内机构主要参与一级市场(pCDM④),很少参与二级市场(sCDM⑤)交易。从 2005年开始,二级市场交易额持续攀升,2008年交易价值达到263亿美元并首次超过一级市场,是其交易总值65亿美元的4倍。而2011年二级市场 交易价值更是达到223亿美元是一级市场30亿美元的7倍,也说明碳交易金融化趋势明显。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碳金融市场深度评估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