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等持牌机构与互联网平台之间,有分化,互联网平台内部,也有分化。分化的广泛存在,以至于我们站在不同的视角观察消费金融行业,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图景。从一个视角看,上市平台股价缩水、头部平台放贷规模下降、明星平台转型失利。裁撤门店、裁减人员,互金平台断臂求生的勇气与无奈,格外令人感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未来规划分析》
若换个视角,也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依托消费升级的大风口,政策层面不断释放鼓励与友善信号,银行等持牌机构大举推进,放贷金额再创新高;巨头通过开放平台合纵连横,处处繁华景象。
分化的产生原因,可追溯至现金贷新规,某种程度上是监管为了遏制“融资贵”问题的有意为之。
现金贷最大的问题并非无场景依托,而是利率太高。自2016年以来,现金贷业务带动消费金融行业利率定价中枢上移,经过舆论层层发酵,“高利贷”的标签与现金贷紧紧捆绑在一起,至今也没撕下来。当高利贷与大学生校园贷、暴力催收等话题结合时,更是引爆了舆论关注,各方口诛笔伐下,现金贷新规应时而生。
现金贷新规直接明确了利率上限,用合规经营这把利剑斩断了“融资贵”的根源。头部平台开始转型引流平台,将客户传导给资金成本更低的银行,银行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互联网平台的自营业务不断萎缩,分化开始了。
问题是,过犹不及,道德层面的制高点,通常都是双刃剑。当我们以为消灭了融资贵时,融资难便会浮出水面。
现金贷的野蛮增长,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只要允许融资贵,便能消灭融资难。融资难的存在,本质上源于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规避态度。当银行等持牌机构无法准确识别风险时,应对策略通常是战略性放弃,不做这个群体的业务,这才有了融资难。
1、年轻人的融资难及其消费潜力
提到高风险人群,很多人脑子里映出的是多头借贷群体、不良嗜好群体和骗贷群体,这类群体的融资难,是好事。不过,在金融机构眼中,所有无法准确识别风险的客户都是高风险人群,征信白户、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也是高风险群体的一种,这类群体的融资难,需要各方加以重视。
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点老生常谈,本文不再提了,我们从年轻人与消费升级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年轻人是征信白户,是金融机构眼中的高风险群体,也是社会中最具消费潜力的人群。
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2018年8月,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释放了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信号:
“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2、展望2019:消金走出低谷的希望在哪里?
消费金融不是哪几家机构盘里的菜,消费金融是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既需要银行等持牌机构,也需要互联网平台,你之砒霜,我之蜜糖,多层次体系才能确保生态的流动性。
用户的信用是流动的,从低到高,低点时若无人问津,压根就没有高点可言。互联网平台主攻融资难,用高息的漏斗从征信白户中过滤出相对优质的用户,接下来,银行上场,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机构为银行输送了大量的征信用户,是整个消费金融生态的流量入口,不可或缺。
建设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激活年轻人的消费潜力,要鼓励消费金融的发展,也因此,市场需要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重新崛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