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如何完善我国版权金融市场制度?

中国报告网讯:

中国金融市场运营格局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2-2016

中国金融专用设备市场运营态势与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12-2016

        导读:版权金融涵盖的产业范围非常广泛,发生了与版权相关经济活动的产业都被纳入其中。版权产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是版权金融中最重要的产业类型。实质上,版权金融已经依靠版权要素渗透到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中。

        版权金融并非版权与金融两者概念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中侧重于强调经济学意义上的版权概念和广义的金融概念。经济学意义上的版权概念和金融的概念本身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经济学意义上的版权概念是一种财产权,在经济学视野中,通过版权的转让,可以激励社会对版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这也是版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这就意味着版权资源在进行开发、利用和经营中必然会与金融发生联系。同时,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而,版权经济作为一种典型的知识经济,它的发展必然和金融密不可分。

         版权金融涵盖的产业范围非常广泛,发生了与版权相关经济活动的产业都被纳入其中。版权产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是版权金融中最重要的产业类型。实质上,版权金融已经依靠版权要素渗透到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中。版权金融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实现金融与版权的全面对接,推动版权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使版权资源金融化,将金融活动引入版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活动。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金融政策与版权政策的衔接,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整合金融资源和版权资源,优化版权相关企业融资的市场环境,以增强金融机构投资的信心。

        为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和版权相关企业的对接,满足版权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建议政府运用基金的方式发展版权金融。我国可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版权相关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围绕政府整体产业布局来有效聚集、整合,实现版权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全面对接,促进版权金融的发展。这一基金可主要用于园区建设、产业孵化、研究及培训基地等的补贴、资助和奖励,促进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搭建更加广阔的版权金融服务平台。

        发展版权金融需要国家版权公共服务的支撑和更广阔的平台来完善信息服务和交易服务。

        北京ICE版权金融俱乐部成立后,举办了各类金融活动,如专题研讨会、银企见面会和投融资项目推介会等。金融机构会员通过俱乐部可以发布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寻找可以支持的优质版权项目;版权相关企业会员也可以推荐优秀版权项目,寻求各类投融资支持合作。这样的俱乐部有助于金融机构和版权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促进版权金融的发展。

        建议政府可以尝试推广性质相似的俱乐部,组建版权金融联盟,或者打造大型的版权项目推介平台,举办以“版权金融”为主题的峰会、论坛等。这些平台最好在与国外相关行业的合作之上搭建,不仅为发展版权项目的投融资者及时提供行业信息,打造多元的交易平台,而且也利于版权相关产业走出去,为中国版权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三)完善版权金融机构体系版权金融发展的源头是资金,主体是机构。

        中国缺乏多元的版权金融机构体系,建议可在政府的引导下,扩大版权金融机构服务范围,构建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和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开发适合版权相关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如建立除银行外的版权金融专营机构,专营机构可以为版权相关企业量身定做适合其特点的信贷产品。国家还可建立专门针对版权金融的试点机构,从提供贷款的银行延伸至提供担保的机构,如成立版权担保公司、版权保险公司,甚至版权银行等,对于符合条件的版权服务专营金融机构,发放营业牌照,并给予税收等相关政策优惠。在一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下,政府还可以考虑设立民间投资机构,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版权金融机构。

        (四)尽快建立和完善版权评估体系为促进中国版权金融的发展,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版权评估机制,形成一个公正、合理、有效的评估体系,建立权威的版权评估机构。

        目前国内虽然制定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但可操作性较弱,评估随意性较强,难以准确衡量知识产权质押时的真实内在价值,更难以确定质权实现时的价值。不仅公众难以信任评估结果,行业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地对评估报告的质量进行监管,金融机构也很难对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有比较专业、真实的评价。①因此,建议由国家版权局、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部门牵头,邀请金融领域著名的评估专业人士,引入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联合版权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建立一个合理、有效、权威的版权评估体系,然后在这一体系下建立权威的版权评估机构。国家可在全国设立几大评估基地,评估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对版权价值的评估,还应扩大到对企业的考核,对诸如贷款评级等方面做出相对科学的评估。这种机构由于其权威性很强,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大增强对于版权相关产业投资者的信心。

        (五)建立健全版权金融调控机制政府在解决金融支持版权与分散风险这对矛盾中,需要建立能够对金融机构、金融资金进行适时调控的版权金融调控机制。

        调控机制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奖补机制。政府以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资金引导,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以及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担保基金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②如对版权金融机构适当进行风险补偿。建立信用激励机制,根据版权相关企业信用状况,对信用进行评定,以此为依据实现不同的政策扶持,力争实现以“信用促融资、融资促发展”,对贷款增量的金融机构奖励。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在这方面的探索具有示范价值,在财政预算中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专项经费,并在其中安排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资金,用于补贴南海区中小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方式向银行贷款所支付的利息。贴息资金原则上每年核拨1次,贴息计算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贴息比例不超过企业应支付贷款利息额的35%。二是监管机制:版权金融作为“新事物”,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对其多加引导,张弛有度,走出“要么强制,要么放任”、“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营造宽松有度的市场监管环境。

        (六)开展版权金融相关理论研究版权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撑。

        由于版权金融在中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国内对版权金融的研究甚少。建议突破单一学术机构研究的模式,建立以学术研究机构为研究主体,政府、版权相关企业、金融机构多方参与的研究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企业是产业运营主体,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学术研究机构对版权金融进行前瞻性研究,提供市场预测、发展前景等信息支持。

        各方互相协作,合力推动版权金融工作的顺利进行。日前,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获批成为首个全国版权(产业研究)示范基地,将在版权金融领域进行相关探索。

        (七)培养版权金融专业人才版权金融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资源是否充沛关系着版权金融能否长远快速发展。目前,在金融机构,懂版权的人才很少,致使版权相关的质押贷款业务难以开展。国内也没有专门的版权金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机构,高校也未开设相关课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版权金融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此,建议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版权金融及版权产业相关的课程,培养既懂版权又熟悉金融的综合性人才,为版权金融健康长远地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同时,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版权人才的培训考核,建议达到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设立专人负责日常版权工作。金融机构可定期邀请版权相关产业专家、主管部门领导、优秀版权从业人才等,为金融从业者进行培训。版权主管部门可定期组织与版权相关的培训及考核,由企业指派员工作为专门的版权人才参加培训。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农批行业交易规模稳增 龙头效应和聚集效应渐显 政策推动智慧农批加速渗透

我国农批行业交易规模稳增 龙头效应和聚集效应渐显 政策推动智慧农批加速渗透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以来,农批便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尽管近年来农产品流通多种新兴业态涌现,线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仍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呈稳定上升态势。

2025年05月15日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出台促其高质量发展 市场洗牌信号日渐明显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出台促其高质量发展 市场洗牌信号日渐明显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资产管理需求随之增多。截至2024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突破70万亿元。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呈现出多元主体共存的状态,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私募机构等各类机构广泛参与,资产管理业务交叉融合。

2025年05月08日
我国高尔夫行业:受众渐大众化年轻化 政策出台精减球场数量 高尔夫用品市场渐复苏

我国高尔夫行业:受众渐大众化年轻化 政策出台精减球场数量 高尔夫用品市场渐复苏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一大批爱好高尔夫运动消费人群的出现,随着高尔夫运动趋向大众化、年轻化,我国高尔夫球运动人数进一步增多,至2022年已接近100万人。消费人群庞大带动我国高尔夫相关产业蓬勃发展,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120亿元。

2025年04月21日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殡葬服务具有特殊性、自然垄断性、普惠性与多元化的典型特点。近年来,我国殡葬服务行业从质量到数量上的“全面开花”,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加深、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以及居民消费量能力上升等供需关系提振。不过,高价墓地泡沫下乱象丛生,多种新型殡葬方式出现,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刚需仍存。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一直以来,保险中介都是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连接着保险公司和广大消费者。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8万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8.7%。其中,中介渠道财产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5.1%,中介渠道人身险保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加灵活便捷的出行方式。公务车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能够满足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于公务出行的需求,因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5年03月22日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中小学生基数庞大叠加家长观念转变,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攀升。随着商业团体和银发群体等逐渐成为研学市场的新兴受众,研学旅游行业将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研学旅游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将推动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2025年03月20日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国内政务IT支出稳增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其中基础架构层、平台层和应用解决方案支出占比最大,安全支出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速度加快,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累计已超4.5万个。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持续明晰,数字政府应用不断渗透,推动行业持续扩容,预计2025年超1300亿元。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