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你的社群营销其实应该这样玩

导读:2016-2022年中国微博营销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直播也好,自媒体也罢,说来说去其实就是粉丝经济或者说是社群经济。从传统电媒时代到PC端的搜索时代再到现在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推广方式价格昂贵且收效甚微。

相关报告《2016-2022年中国微博营销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直播也好,自媒体也罢,说来说去其实就是粉丝经济或者说是社群经济。从传统电媒时代到PC端的搜索时代再到现在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推广方式价格昂贵且收效甚微。因为科技升级而用户也在不断地升级,用户的习惯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他们不再盲目相信广告,更相信朋友的推荐。他们热衷于社交分享,喜欢新鲜感,拒绝被说教渴望被鼓励。于是,大家越来越重视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社群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营销手段。但是企业该如何做才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呢? 以下五个方法可以一试。
  
  
  一、让品牌接地气地说话

  为什么要接地气地说话呢?现在的消费群体中心已经逐步向80后90后倾斜。这部分的消费更喜欢新鲜感,所以接地气是拉近与粉丝的距离的第一步。怎样接地气地说话?其实就是要做到有趣,有料又有爱。用用户喜欢的话语跟他们沟通。

  例如时下很受年轻人追捧的视频网站:Bilibili(B站),要注册成为它的正式用户,需要先答100道题。这在网站注册史上应该算是史无前例的。但是Bilibili针对90后、00后为主的用户群,特别清楚知道如何挑战他们的心智。如果放弃答题,那就不是目标用户。

  立顿与B站合作了一个下午茶大赛,有一些跟立顿品牌体现有关的内容。而他们第五名的奖品是丝袜30双,B站说,立顿做丝袜奶茶,奖品当然应该用丝袜了。类似很多无厘头的,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惊喜让活动传播效果很好,也生成了很多高质量互动内容。这就是用用户喜欢的话语跟他们沟通。

  二、吸引粉丝

  粉丝是有门槛的。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出现了常见的错误:用钱买粉丝,或者利用优惠券发红包等手段去吸粉。大家都知道,以优惠加来的粉丝都不忠诚。真正的粉丝一定是对产品感兴趣的,或者用过产品觉得好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粉丝,逐步成为品牌的伙伴,一起维护品牌。所以,粉丝既是意见领袖,又是行业专家。他跟品牌有共有思维,为品牌说话;有产品思维,很多很好的产品建议是粉丝给的;同样,好粉丝是很好的内容产生源。

  上文提到,现在的消费者热衷于社交分享,所以,像微博,微信,知乎、百度知道其实都是非常好的社交媒体平台。如果你能在这些平台上把自己变成专家,对于品牌跟产品的推广会很有帮助。
  
  
三、培养KOL(关键意见领袖)

  好的粉丝是很好的内容产生源。如小米,小米的快速崛起,绝对离不开其社群营销。百万级的发烧友发出的测评文章,测评声调是绝对震撼人心的。你肯定也曾被身边的人安利过小米手机。对吧。所以,潜藏的粉丝可能就是一个行业专家,把他挖掘出来,让他在更专业的地方帮你发声,会更有权威性。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KOL(关键意见领袖),比如知乎平台,就是一个KOL的使用场景。品牌有没有想到在知乎这样的地方,通过某些意见领袖传达信息,甚至培养自己在知乎上的KOL?

  四、线下口碑宣传

  没有消费者会真正关心你的产品本身,他们更关心的是产品所能提供的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所以你要向消费者传达最重要的信息是“我们的产品可以很好地帮你解决你想要解决的问题。看啊,就是如此简单”。而用忠诚消费者来代言,将宣传的焦点聚集在他们对于产品体验的积极反馈上,这样会有出奇的效果。

  阿芙精油投放的创意广告采取了与消费者互动的新颖形式。在地铁站里竖起一块巨大的贴板,4种香气,3200块小磁贴,每种香气都能让人放松心情。无论你经过或者驻足广告海报,就会闻到从广告海报中频繁散发不同的香味,清新的薰衣草、甜甜的香橙等等,只要撕下红色部分的小磁帖,翻看磁帖背面就能收获阿芙带来的惊喜。这样的广告就是很好的线下互动广告,消费者会感受到惊喜,自然也会为你免费地做一次口碑传播。

  五、鼓励粉丝参与产品研发或体验过程

  没有人会喜欢内容无聊空洞的商品介绍页或者一成不变的产品推销的推文、博客,顾客只想知道你的商品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是不是真的好,因此他们更想看到别人的使用反馈和评价。或者更为直接地参与到产品的研发或体验过程中去。比如说,开发MIUI时,小米直接让米粉参与其中,提出建议和要求,由工程师改进。这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主人翁感。在这方面小米是做的最好的,通过爆米花论坛、米粉节、同城会等活动,无时不刻让用户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

  品牌经济就是粉丝经济,因为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过去品牌依靠强势媒介与受众沟通的传播模式,消费者的判断越来越不再倾向依靠单一媒体和渠道,先前单一且垄断的信息管道对消费者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现在消费者身边的很多社会化媒体(如微博、微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你做好了你的社群营销了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心理健康问题成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国内对心理疾病的干预不足。随着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和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达百亿级。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2025年07月05日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B2B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扩张,产品品类从消费品主导向“消费+工业”双轮驱动跃迁。

2025年07月04日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与传统采购相比,MRO集约化采购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营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M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36%。同时检验检测机构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增长,检测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3235家增长到2023年的5383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7.13%。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近年随着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及景区客流量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依赖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观光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变已成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延长留客时间、刺激游客消费,从而带动收益增加。

2025年06月05日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近几年,随着国内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我国跨境支付行业迎来市场新机遇。但是,跨境支付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合规、技术、商业等多方挑战,同时监管政策升级,合规高压线加速支付行业洗牌,跨境支付行业拥有诸多困境,头部跨境支付企业营收有所下滑。在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境旅游、商贸交流不断扩大,我国跨境

2025年06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