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江西省赣州市通过实施“百个项目”计划激发全民共建共享热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通过实施“百个项目”计划激发全民共建共享热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今年重点实施172个项目,涵盖森林质量提升、“净空、净水、净土”、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资源集约利用、生态扶贫等,投资总额307.69亿元。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通过实施“百个项目”计划激发全民共建共享热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今年重点实施172个项目,涵盖森林质量提升、“净空、净水、净土”、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资源集约利用、生态扶贫等,投资总额307.69亿元。
一、绿色工程,强化生态文明发展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该市越来越多干部群众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得益于矿山环境治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的实施推进,该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至今,全市已治理复垦废弃稀土矿山53.48平方公里,其中9.4平方公里用于工业建设用地,其他恢复为耕地林地和生态用地。完成防护林项目11.94万亩,森林抚育项目23.4万亩,低效林补植改造7.89万亩,封山育林项目18.1万亩。
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省级森林公园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省级湿地公园7个。鼓励农户发展油茶产业,今年新造油茶林24.52万亩,完成油茶低改补植补造8万亩。
随着森林质量提升、“净空、净水、净土”等重大项目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的绿色底蕴愈加厚重。
二、绿色产业,增强生态文明发展后劲。绿色发展,已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经济机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成为走向富强的有力支撑。
发展生态服务业,该市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实施品牌创建、精品线路、“非遗”进景区、旅游演艺等四大工程,稳步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品。扶持大健康产业,利用森林氧吧、差异性气候、温泉、中药、茶叶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健康养生基地。推进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
发展生态农业,今年将新增高标准粮田3.57万亩,不断调整优化特色农业产品结构,推广农牧结合、清洁养殖、生态养殖等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果蔬、淡水养殖、茶叶等产业,打造一批健康养殖特色种养基地。积极推进“百县百园”工程,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推广“猪—沼—果”“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种植”复合种养等模式,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
发展生态工业,该市加快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工程,努力打造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积极创建省级清洁化示范园区。不断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监管,建设工业能耗在线监测试点。启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高端装备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深入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推进园区发展智能化、产业链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公共设施绿色化。
同时,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上,全力完成省政府重点支持的8个县和22个百强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任务;工业水污染防治上,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实施一批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加强美丽村庄规划编制,深入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力争全面完成104个中心村建设和998个一般自然村点整治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完善运转站、垃圾车等硬件设施,力争崇义、安远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通过省级验收。
在绿色崛起的征程中,该市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发展后劲得以不断增强。
三、绿色制度,构筑生态文明发展保障。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该市严格落实“三条红线”制度,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严守环评管理源头保护关,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部门联动执法和区域环境监察;加强水资源管理考核,完成水资源管理红线控制指标的划定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完成全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立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推动生态补偿制度,积极争取国家尽快启动东江源生态补偿试点,推进赣江源生态补偿试点,对水流、湖泊、森林、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全面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基本建成县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实施河湖保护制度,推进“河长制”重点任务,实行“红袖标”限期挂牌整治。
同时,该市研究制定了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不断健全考核问责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发展保障。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强化当地政府环保责任意识。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前期工作,探索建立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资产负债核算体系和实物量核算账户,为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和审计结果运用奠定基础。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城市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规模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