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6-2022年中国后勤管理服务产业专项调查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上世纪五十年代,各类社会化的医院后勤服务企业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来。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与发展,这些国家的大型医院都实现了自身后勤服务的部分或者全部外包。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后勤管理服务产业专项调查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1、境外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历程
上世纪五十年代,各类社会化的医院后勤服务企业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来。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与发展,这些国家的大型医院都实现了自身后勤服务的部分或者全部外包。据学者考察,20 世纪 60 年代初,德国开始实施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种类主要包括保洁、洗涤等普通服务,餐饮服务和水、电等设备运行维护方面的物业服务三大类。其中,第一类在 20 世纪 80 年代实现 100%社会化,第二类在 21 世纪初期通过社会企业合作的方式达到 60%的外包率,第三类主要采用单项或临时外包,社会化尚未完成。
医院后勤外包主要包括卫生保洁、餐饮服务、洗衣服务等内容,其目的在于提升后勤服务工作的效率和品质,并大大节约后勤的各项开支。国外医院后勤外包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外包给专业机构,我国香港地区则很早就将医院后勤交由香港医院管理局统一管理,下设支援部专门负责香港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先后设立了中央食品生产部和餐具清洗、洗衣、废物处理、采购、保安、培训等集中服务部门。
2、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末,国内医院后勤改革以内部承包制为个案开始呈现出来,即医院内部进行业务重组,自行成立后勤服务系统,并依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整体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改革之初相比都有所改善。具体方法是将医院后勤的部分工作采取计件、计量的班组承包制,主要是针对车辆管理、员工餐饮等方面,并将小范围和小金额的工程项目交由医院内的工程人员自行承包处理。这种承包方式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可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专业化程度不够,缺少第三方监督,效率提高幅度不大等。
19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正式启动。
2000 年 2 月,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委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概念,指出“加强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都应逐步交由社会去办,也可通过医院联合,组建社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国家政策的出台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由医院自办后勤服务转变为向社会购买后勤服务,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2002 年 12 月,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相关问题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与回答。在该部门规章的指引下,各地方也纷纷参照此意见结合自身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进一步推进了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公立医院后勤改革的方向,自此,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全面铺开的态势。
随着医疗机构管理机制的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原有的保安、保洁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的项目进一步扩展至水、电、气等能源动力运行,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净化空调系统管理,餐饮管理等技术含量较高、对医院整体运行影响较大的项目。随着医疗后勤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后勤服务的业务范围将随之扩大,有助于实现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管办分开”的要求。未来,医院可能仅保留临床医疗、科研等核心功能,其他辅助功能都可以通过医疗后勤社会化实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