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京津冀协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四大问题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什么关系?要着力解决哪些重点问题?为何要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日前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军扩。

         率先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取得突破

         问: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个区域战略。“三大战略”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什么关系?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四大板块”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管控制度,以及针对一些更加具体的功能区域或问题区域采取的战略对策。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础上的拓展、加强和深化。

         所谓拓展,主要就“一带一路”而言。是将我国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加强对外合作的要求,与国内各区域发展战略相对接,既能更好实现各区域板块的发展,又能将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落到实处。
         所谓加强,主要就长江经济带发展而言。长江流域各省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互补性强,沿线各省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东中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

         所谓深化,主要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而言。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宏观政策长期追求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维度,即公平、高效、可持续。这三个维度的问题在京津冀表现都十分突出,也是最有条件解决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改革,取得突破和经验,促进全国区域协同发展。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着力解决四大问题


         问: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答:首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需要。北京的“大城市病”表现为人口增长失控、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和水污染严重。建设与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相称的首都,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促进河北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需要。区域差距过大、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在京津冀地区尤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三地间没能形成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格局,北京、天津的发展,不仅对河北发展缺乏强有力辐射带动,反而出现较强“虹吸”效应。
         第三,解决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需要。京津冀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全国地下水超采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地面沉降漏斗区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人与自然环境最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严重、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迫切的区域。

          第四,新形势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需要。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面积相当,人口略少于长三角,但GDP仅相当于长三角的一半;发展基础厚实,区位条件良好,特别是具有优越的科技、人才、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条件,最有条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这四个问题,相互联系、相互掣肘,只有放在一个战略框架下统筹谋划,才能形成合力,取得“1+1>2”的效果。

         北京“强起来”周边“长起来”

         问:为何要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答:首先,这是我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正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要从产业和区域两方面培育新的增长点。从全国看,京津冀是继长三角之后,最有条件打造为新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这里有北京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天津强大的制造优势和研发转化优势,河北制造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显著、商贸物流产业发达。

         其次,它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需要。北京的“大城市病”,一是集中的功能过多,但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没有与周边区域、城市形成错位发展、互动发展的格局。北京成了一个“虚胖子”,大而不强;天津、河北则面临资源流失,特别是周边的河北市县,得了“贫血症”,出现环首都贫困带。解决这个问题,既要使北京瘦下来、强起来,又要让周边长起来、胖起来。

         北京“大城市病”的另一个根源,在于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北京城市建设“摊大饼”、职住分离。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首都城市圈,以功能分散为抓手,建设卫星城;另一方面,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与周边城市协调合作,加快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建成与国际比肩的世界级城市群

         问:京津冀将会是怎样的世界级城市群?在发展目标上有哪些期待?

         答:城市群是目前为止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其定义一般是指地域相近,且城市间人口、经济密切联系的大都市连绵地带(Megalopolis),侧重于产业和经济联系。目前公认的世界六大城市群是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东南部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

         首先,世界级城市群最重要的指标是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及其经济地位。京津冀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经济总量要对标2万亿美元,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应达到15%至20%左右。其经济增长不能主要依靠要素供给,而要从创新中来,从改革中来,从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中来。

         从主导产业看,世界级城市群一般拥有分工有序、体系健全、部分产业具有全球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北京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未来以科技、文创和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其中科技和文创产业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天津和河北的重点地区则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部分产业将达到全球先进水平,并带动本地产业集群发展;河北还是商贸物流基地,以及一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消费品制造业基地。
         第二,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达到世界级城市群标准。“十三五”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河北产业转型可能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污染总量降下来。二是通过集中治理,京津冀能源结构将显著改观。三是京津冀环境领域联防联控体制机制越来越完善,极端天气条件下也能有效缓解污染。

          第三,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应是发展较均衡、和谐公平的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上各地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建立区域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要避免北京天津等本就发达的地区进一步获得政策优惠。在社会发展上基本公共服务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均等化。

         第四,有良好空间布局和高效的城镇体系。一是环京津区域建成一批现代化的新城新区,其主体是原有城镇改造升级,而非盲目新建或扩张;二是石家庄增长极崛起,带动邯郸、沧州、邢台等地发展,实现河北南部平原地区产业转型、人口集聚和生态发展,缓解京津人口和生态压力。

         第五,高度开放的世界级城市群。展望“十三五”京津冀对外开放格局,一是硬件上基本能够建成以北京新机场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枢纽和机场群体系,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天津自贸区等为核心、包括河北省港口体系的现代化津冀港口群;二是在产业上北京服务业对外开放、天津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合作协作更加紧密深入;三是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更多国际组织总部以及智库、商会等机构,吸引重要外交外事活动、体育赛事、重大会议会展,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体制机制创新值得期待。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型城镇化阶段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治理模式的重要尝试。希望京津冀的未来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能与国际比肩的世界级城市群。

         作者:张旭东 安蓓 熊争艳 王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出台促其高质量发展 市场洗牌信号日渐明显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出台促其高质量发展 市场洗牌信号日渐明显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资产管理需求随之增多。截至2024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突破70万亿元。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呈现出多元主体共存的状态,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私募机构等各类机构广泛参与,资产管理业务交叉融合。

2025年05月08日
我国高尔夫行业:受众渐大众化年轻化 政策出台精减球场数量 高尔夫用品市场渐复苏

我国高尔夫行业:受众渐大众化年轻化 政策出台精减球场数量 高尔夫用品市场渐复苏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一大批爱好高尔夫运动消费人群的出现,随着高尔夫运动趋向大众化、年轻化,我国高尔夫球运动人数进一步增多,至2022年已接近100万人。消费人群庞大带动我国高尔夫相关产业蓬勃发展,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120亿元。

2025年04月21日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殡葬服务具有特殊性、自然垄断性、普惠性与多元化的典型特点。近年来,我国殡葬服务行业从质量到数量上的“全面开花”,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加深、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以及居民消费量能力上升等供需关系提振。不过,高价墓地泡沫下乱象丛生,多种新型殡葬方式出现,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刚需仍存。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一直以来,保险中介都是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连接着保险公司和广大消费者。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8万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8.7%。其中,中介渠道财产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5.1%,中介渠道人身险保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加灵活便捷的出行方式。公务车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能够满足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于公务出行的需求,因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5年03月22日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中小学生基数庞大叠加家长观念转变,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攀升。随着商业团体和银发群体等逐渐成为研学市场的新兴受众,研学旅游行业将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研学旅游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将推动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2025年03月20日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国内政务IT支出稳增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其中基础架构层、平台层和应用解决方案支出占比最大,安全支出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速度加快,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累计已超4.5万个。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持续明晰,数字政府应用不断渗透,推动行业持续扩容,预计2025年超1300亿元。

2025年03月19日
宠物老龄化趋势下 我国宠物殡葬行业刚需属性逐渐突出 市场乱象亟待规范

宠物老龄化趋势下 我国宠物殡葬行业刚需属性逐渐突出 市场乱象亟待规范

随着宠物市场逐渐庞大及老龄化趋势,宠物“身后事”的处理也成为刚需。我国宠物殡葬市场虽然暴利,但是前期初始投资较大,并且市场迫切需要统一、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