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日旅游局出击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旅游竞争市场逐渐趋于冷静

导读:近日旅游局出击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旅游竞争市场逐渐趋于冷静。自2009年“双十一”消费狂欢节诞生至今,11月11日已成为电商行业和网购者们的年度盛宴,“双十一”也变成了打折促销低价便宜的代名词。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工业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自2009年“双十一”消费狂欢节诞生至今,11月11日已成为电商行业和网购者们的年度盛宴,“双十一”也变成了打折促销低价便宜的代名词。旅游业也不例外,活动当天,价格优势成为旅游产品最抢眼的标签。但是,一味追求低价能否保证产品品质?“双十一”只是旅游业营销常态的一个集中表现,“不合理低价游”已积弊多年。国家旅游局近日重拳出击“不合理低价游”,有9家旅游企业被批评,668家旅游企业签订《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在此环境下,今年“双十一”旅游消费已经少了狂热,多了理性。

        旅游竞争趋于冷静

        去年“双十一”期间,各大旅游电商都竞相推出各种“促销”“特惠”产品。某在线旅游网站主打“尾货任性游”“要玩要低价”主题,推出限时秒杀;还有旅游网站上演1元、9.9元、11元景区门票秒杀活动。众多打破底价的促销行为,留下重重隐患。有的供应商让利平台补贴,以次充好,导致游客与旅行社的纠纷;有的电商先预售产品,再用人头数与供应商谈折扣获取低价,存在不成团风险……

        对比发现,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各大旅游网站的低价促销,趋于冷静和理性。在营销口号上,“直降”、“跌破”等字眼已难觅踪影,打折让利的方式变成了“代金券”和红包。还有的旅游网站甚至没有了“双十一”的字样。

        在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看来,旅企利用 “双十一”进行恶性竞价的原因在于“一些中小旅游企业,他们还处在成长期,期望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来扩大规模。”他认为行业主管部门与市场主体企业之间应当形成良性互动,行业主管部门要发挥严格管理的职责。市场对谁都是开放的,但是应当“宽进严出”。

        “不合理低价游”并不“低价”

        旅游出行,玩一样的景点,花更少的钱是每个游客的梦想。但是,过度追求低价,以至“不合理低价”,最后不一定划算。

        北京游客陈女士曾参加过一次低价港澳游,6天行程共800元。“之前我的朋友还去过600元的低价团,甚至有的低价团才收费两三百元。”陈女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陈女士参加的这次低价港澳游一共参观了6个景点,剩下的时间都用于购物。“总体来说,还是购物的时间长,玩的时间少。而且,旅游团大多都是上午拉着我们去购物,因为上午我们精力旺盛,下午尤其是玩完以后再去,就没有心思去挑选那些商品了。”陈女士还透露,低价旅游团还存在购物太少,被导游甩脸子的现象:“我们团刚开始买得不够多,导游很不高兴,会给我们甩脸色,说话也很不好听,直到我们又重新返回店内,买了一些金银首饰和名贵手表,达到了他对我们的‘消费期望值’,才转变脸色。”陈女士身边的朋友,在低价游中吃亏的并不少。有的朋友参加了200元团费的旅行团,却被怂恿购买了两三万元的当地特产。实际算下来,不合理低价游的团费并不“便宜”。

        齐抓共管“不合理低价游”

        面对“不合理低价游”的顽疾,近日,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遏制“不合理低价游”势头,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9家旅游企业被点名批评后整改。此次行动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凸显了国家规范旅游市场的决心。这一决定也得到了行业协会和广大旅游企业的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截至11月2日,全国共有23个省区市的668家旅游企业与各地旅游协会自愿签订了《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承诺诚信经营,自觉接受监督。

        同程旅游是此次被国家旅游局点名批评的9家旅游企业之一,被批评后立即加入整改序列,并自愿签订了《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本报联系采访了同程旅游。同程方面表示,企业积极配合国家旅游局的专项行动,已经下架了100多条涉嫌低价线路,同时,多途径继续清理不合理产品。对于导游强制购物的行为,企业也将优化导游的薪酬设计,对屡教不改的导游立即辞退。中青旅也是首批自愿签订《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的企业之一。签订承诺书后,该企业也开展了一系列自查,下架了五六十条涉嫌“不合理低价游”的线路。

        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监督以及旅游企业自觉,还需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国家旅游局在此次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的通知中也提出,要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市场执法、投诉受理工作的有效协调机制。同时,欢迎广大游客监督。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我国政府对无人化环卫发展一直保持支持、肯定、引导、鼓励的态度,从国务院到各部门都提出了一系列通知和指导意见,加大人工智能在环卫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环卫智能化水平。如在住建部印发的《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包括环卫车辆等设备的更新,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置以及智能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设备

2025年08月13日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当前IT 设备、工业设备以及基础设施资产存量约 455万亿元,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2.44 万亿元,预计2035年资产存量约 560 万亿元(增量主要是由工业和 IT 设备贡献),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5.5 万亿元。

2025年08月10日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污水治理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以来,工信部、水利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围绕“废水循环利用”“水效提升”“绿色低碳”密集出台政策,明确到2025 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幅提升,钢铁、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全面提速,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 2020 年提升 5

2025年08月07日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2024年,各级主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明确绿色发展路径,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实行“两新”政策和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力支持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激发重点行业节能需求;深化技术创新,引导推动节能低碳技术不断突破;运用财税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些系统性举措从政策、市场、技术等维度,为节能服务产业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显效、资本市场回暖以及技术驱动下,自202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呈现持续复苏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繁荣、移动支付普及以及跨境交易增加,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并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凭借其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体验,使得我国的支付市场成为国际领先的支付市场之一。2020-202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市场保持良好的发

2025年07月26日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指用信息技术重塑企业,用科技为企业赋能,财税数字化聚焦推动企业财务规范化自动化与税务合规高效。我国中小微企业群体庞大,财税行业合规需求爆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达6122.6万户,同比增长5.1%。此外,截至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1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2025年07月23日
“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固废处理行业迎良机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正不断提升

“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固废处理行业迎良机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正不断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固废的产生量急剧增长,使得固废处理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固废处理行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07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