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信用卡发展趋势:虚拟信用卡将会是信用卡业务未来发展一个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频频发力抢占信用卡客户群,信用卡市场竞争加剧。在监管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发卡模式、支付技术、客服等方面创新层出不穷。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信用卡行业规模调查及十三五产业投资评估报告》
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频频发力抢占信用卡客户群,信用卡市场竞争加剧。在监管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发卡模式、支付技术、客服等方面创新层出不穷。
(一)获客渠道网络化
截至2015年底,商业银行基本都完成了信用卡网络电请渠道建设,还有一部分银行实现了通过APP和微信等移动终端电请,使得客户电请信用卡更加便利,移动终端与信用卡的绑定还可以提升客户粘性。据招商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仅仅用了10个月,招行信用卡官方微信粉丝数已突破2000万户,其中持卡注册用户也突破1500万,注册率高达75%。每月通过招行信用卡官方微信递交卡片电请的数量已达15万人次,每月有超3万人次通过信用卡官方微信电请汽车分期业务,官方微信成为了信用卡获客和变现的重要的渠道。
此外,部分银行也积极加强与与互联网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合作,扩展网络获客能力。例如,中信银行与三大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百度深入开展联名卡合作,与联盟及外部渠道进行大数据合作;光大银行信用卡与京东金融、优酷合作;招商银行信用卡在游戏动漫等领域与平台合作推出魔兽游戏信用卡、航海王信用卡等。
(二)信用卡支付方式多元化
国外,在移动支付兴起后,信用卡公司和发卡银行都积极创新其支付方式。例如,美国老牌信用卡公司万事达,于2013年起陆续推出了配备NFC功能设备的在线支付服务和自拍付款(Selfie Pay)的脸部识别付款服务。英国,巴克莱集团旗下巴克莱信用卡公司(Barclaycard)也于2015年7月1日发布了一套无触点支付配件bPay可穿戴支付设备,并在其官网上出售。
国内方面,2016年5月,中国银联发布了《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5年,银联联合主要金融机构、手机厂商等发布“云闪付”,结合NFC、HCE、TSM和Token等支付创新技术,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实现“空中发卡、非接闪付、网上支付”。同时,银联卡小额免签免密服务正式推出,蓝牙迷你付、NFC迷你付、mPOS等受理端产品创新取得新进展,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移动支付体验。信用卡支付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以卡基为基础的闪付和以移动终端为基础的HCE云支付将成为主要支付形态。
尽管微信支付、支付宝势头强劲,但是商业银行庞大的客户基础以及发卡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法匹敌的优势,随着大数据和云技术等的应用,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移动支付领域将会扳回一局。
(三)虚拟信用卡业务
2014年3月,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了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但是2015年首批民营银行的正式成立,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表示不会设置实体网点,意味着其发放实体卡的可能性不大,这将成为虚拟信用卡业务的一个突破口。而且在国外,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早已经推出了虚拟信用卡。
随着中国银联推出HCE云支付功能,以及Token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虚拟卡业务得以实现,ApplePay、SamsungPay、HCE云闪付加速了虚拟信用卡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都有了虚拟信用卡业务。
以建设银行推出的龙卡e付卡为例。2016年初,建设银行抓住移动金融发展机遇,与中国银联、Visa、万事达卡三大卡组织共同推出龙卡e付卡。客户成功电办龙卡e付卡后,通过短信验证获取卡号、有效期、安全码等信息,并在手机银行或个人网银进行安全绑定,即可开启全新的支付之旅。据了解,龙卡e付卡具有诸多优势,如可“快速办卡、即时授信”,支持多渠道全网络支付,可实现境内境外、线上线下、消费取现一体化交易。此外,该卡是业内首张具有交易开关功能的信用卡,可大大降低伪冒用卡风险。也许虚拟信用卡会是信用卡业务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