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保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在我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定并监督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生态环境保护行业的主管部门。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环保企业从事环保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资质进行管理,并指导相关建设工作。
本行业的主要协会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等,主要职责为制定环境产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规范行业竞争,协助政府科学监督。
2、环保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序号 |
法律法规 |
实施时间 |
相关内容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2015/01/01 |
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明确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突出强调了政府监督管理责任,建立了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了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18/12/29 |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规定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并对相关法律责任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18/10/26 |
规定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18/01/01 |
规定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16/11/07 |
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
2019/01/01 |
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土地使用权人和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
7 |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
2014/01/01 |
规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 |
8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2017/10/01 |
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2)行业主要政策
序号 |
政策文件 |
发布部门 |
出台时间 |
1 |
《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 |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 |
2018/11/06 |
2 |
《“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
生态环境部 |
2017/09/13 |
3 |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 |
生态环境部 |
2017/02/22 |
4 |
《关于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引导发展和 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 |
生态环境部 |
2017/01/26 |
5 |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 |
国务院办公厅 |
2016/11/10 |
6 |
《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 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
2016/09/14 |
7 |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 |
国务院 |
2016/05/31 |
8 |
《水污染防止行动计划》“水十条” |
国务院 |
2015/04/02 |
9 |
《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大气十条” |
国务院 |
2013/06/14 |
10 |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 年)》 |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 水利部 |
2017/10/12 |
11 |
《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 |
生态环境部、财政部 |
2017/01/20 |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长,越来越重视环保行业,也先后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并且将环保产业作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 |
|
环保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显著 |
投入产出分析表明,环保产业生产过程中消耗其他产业产品占生产投入的 71.6%,主要是建筑业、仪器仪表和电工器材制造业、专用化学品制造业、金融服务等。发展环保行业,更有利于发挥投资拉动效应,盘活存量,促进供给侧结构调整,带动经济转型发展。未来,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将增加就业岗位约 380 万个,有利于拉动就业,促进社会稳定。 |
环境服务业发展迅猛,助推经济转型 |
近年来,我国环境服务业从传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施工、设施运营向注重服务和效果的环境综合服务延伸,第三方治理、环境绩效服务、环境金融等服务业态,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统计,环境服务业销售收入增速明显高于环保产品制造业,并于 2016 年首次超越环保产品销售收入,成为拉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
环保产业不断“推陈出新”,创新驱动发展 |
环保产业自身领域广、产业链长,“枝杈”和“触角”发达,很容易“触及”、“黏合”新兴领域,创新驱动产业周期性轮换较快。在环境保护形势和政策支持下,资金、技术、服务、人才等生产要素高度活跃。“创新”是环保企业的“生命线”成为业界共识,环保企业积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据2017 年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我国平均每家环保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项,行业总体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为 3.2%;以获得技术为目的的海外直接并购约 10 起,主要涉及土壤修复、海水淡化、污泥处理处置、空气净化、废物综合利用等。 |
受国家政策的利好以及上游行业经营状况好转等因素的驱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环保行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渐调整,产业水平逐步提高,其总体规模也在不断增长。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将进一步增加环保治理投资和节能环保等其他领域的投入,可见行业整体投资水平将不断增长。
虽然我国环保行业发展快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数据显示,到2017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到了9,539.00亿元,占GDP比重1.06%,与国外2.5%左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可见,未来我国环保领域投资的提升空间仍有很大。


目前,总体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弱,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政策环境有待健全等是我国环保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近几年来,为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例如在2016年,针对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了严格和详细的防治计划,同时确立了12项约束性指标和 13 项预期性指标。并在同年,国家组织开展环保督查,并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环保税法,采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强推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