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上半年我国上市银行主要业绩及驱动因素分析(图)

         1. 整体业绩一览

         所有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完毕,2017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9%,略超我们预期(半年报前瞻预测2.9%)。原16家上市银行中,增速较快的是南京银行(17.0%YoY)、宁波银行(15.1%YoY)、招商银行(11.4%YoY),增速较慢的是华夏银行(+0.1%YoY)、中信银行(1.7%YoY)

         和工商银行(1.9%YoY)。次新股板块增速较快的是贵阳银行(+23.3%YoY)、吴江银行(11.7%YoY)和无锡银行(10.4%YoY)。

         从自上而下的收入、利润分解来看,25家上市银行201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为+0.9%(vs17年1季报-2.4%),这是过去6个季度以来净利息收入同比首次回到正增长,主要的贡献来自大行,半年末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达到4.7%,同比增速较1季度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股份行与城商行虽然延续了1季度的负增,但幅度幵未有再度扩大,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分别同比负增7.0%/4.0%,(vs1季度-7.8%/-3.4%),负债端同业负债成本快速上行的冲击有所消退。

         1季度上市银行合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速仅为-2.1%(vs 17年1季报-1.7%),手续费增速延续了1季度的负增趋势,我们认为主要的负面因素来自监管,理财、基金、保险代销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爆収后,增长动能将有所减弱,与此同时,17年对于资管、同业领域监管升级的影响逐步加大。在营收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上半年负增1.2%),压缩成本成为各家银行的必然选择,上半年营业成本同比增2%(vs1季度2%),维持在较低水平。

         上市银行17年上半年拨备前利润增速为2.1%(vs1季度5.1%),其中增速较快的有华夏(+14% YoY)、平安(+11% YoY)和北京(+11% YoY),次新股中贵阳、吴江增速较快,同比增速在30%以上。

         从资产质量来看,上市银行17年2季度不良生成压力继续改善,使得银行拨备计提压力持续减轻。17年上半年资产减值准备同比增长1.2%(vs 17年1季度16%),对利润增速的边际影响由负转正,带动行业净利润增速(+4.9%YoY)超过拨备前利润增速表现。
 

表:上市银行2017年半年报收入及净利润增速拆解

         2 业绩归因分析

         我们对上市银行17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进行归因分析。从净利润增速驱动各要素分解来看:

         17年上半年整体上市银行规模增速贡献净利润增长5.3个百分点(vs17年1季报8.8个百分点),规模增长仍然是贡献业绩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强监管背景下行业规模增速的放缓,贡献度有所降低。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银行产业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息差贡献为-7.3%(vs 17年1季报-14.7%),依然是最主要的负贡献因子,但负贡献幅度较1季度明显改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6年上半年仅有2个月没有营改增因素影响,因此营改增对17上半年的净利息收入也造成一次性影响。剔除营改增因素后,大行/股份制/城商行息差对净利润贡献度分别为+4/-8/-15个百分点。个体间差异依然明显,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包拪股份制、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受冲击较大。

         手续费收入的增长负面贡献0.8个百分点(vs 17年1季报-0.7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来自理财、基金、保险代销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爆収后,增长动能将有所减弱,与此同时,17年对于资管、同业领域监管升级的影响逐步加大。

         成本收入比对净利润增速负面贡献1.5个百分点(17年1季度-1.8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负贡献幵不是由银行费用支出大幅增长所导致,而是在受营收端增速更快的下行速度拖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拨备对净利润的贡献度自2013年以来首次转正。17年上半年计提的拨备损失增加正贡献2.4个百分点(vs 17年1季报-2.0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与城商行的拨备释放更为明显,对净利润正贡献分别为2.7%/6.4%,在行业不良生成率的下行的背景下,银行拨备压力明显减轻。

         整体而言,规模扩张是对净利润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因子,而负贡献最大的依然来自息差,最大的边际变化来自拨备计提,对利润的贡献度由负转正。
 

表:上市银行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归因一览

 
图:银行业17年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归因分解图

 
图:各银行17年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速归因分解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旅游市场回暖 我国旅行社行业“增收不增利”  入境游复苏或创造结构性增长机遇

旅游市场回暖 我国旅行社行业“增收不增利” 入境游复苏或创造结构性增长机遇

旅游市场迈入发展新阶段,量价齐升态势持续巩固。在“量”方面:2024年国内旅游人次达56.15亿,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2025年进一步恢复,在该年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假期,国内接待游客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6.09%/118.596/136.40%6/126.74%。这一数据表明,2025年国内旅

2025年11月05日
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现状:北美长期处绝对领先地位 中国市场加速重塑

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现状:北美长期处绝对领先地位 中国市场加速重塑

全球财富市场势头喜人,财富管理需求愈发旺盛。2023年全球金融资产规模达到366.9万亿美元,增速为6.9%;净财富(金融财富+实物资产-负债)达到627.8万亿美元,增速为4.3%。其中,北美、亚洲和欧洲引领了财富创造,其余地区的贡献较小。全球财富市场韧性较强,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预计其未来的增长有望更上一层楼。

2025年11月05日
高光过后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从“量增”步入“质变”阶段 未来市场如何发展?

高光过后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从“量增”步入“质变”阶段 未来市场如何发展?

中国彩票市场在严格的政策引导与规范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近年销售额已突破六千亿大关。然而,在整体繁荣的图景下,细分市场的表现正悄然分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即开型彩票,在经历高增长后于2024年出现回调,这标志着其发展正从“量增”步入“质变”的新阶段。展望未来,通过玩法IP化、渠道场景化与运营智能化三大策略的深化,即

2025年10月29日
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区域性、碎片化特征突出 多业态协同、高度智能化将促转型加速

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区域性、碎片化特征突出 多业态协同、高度智能化将促转型加速

现阶段,我国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量分别达16536 家、9106 家(2020年)、21891 家、28430 家,营收分别达1112.35 亿元、4275.33 亿元(2020年)、1630.20 亿元、5368.90 亿元。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计量校准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数字化、高精度化、标准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我国计量校准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数字化、高精度化、标准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计量校准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无线电、电磁、力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由市场监管总局制定技术规范以确保全国量值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2025年10月17日
政策赋能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供给逐渐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养老机器人愿景迎大爆发

政策赋能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供给逐渐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养老机器人愿景迎大爆发

智慧养老产业因具有能有实现规模效益和协同效益、减少和优化人力资源的使用、降低服务成本等特点,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老龄产业和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如《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促进数字

2025年10月11日
多方角逐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 大模型赋能下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多方角逐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 大模型赋能下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全面拥抱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2019-2023年我国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规模由 2252.60 亿元增长至 3558.15 亿元,CAGR达14.48%。其中银行IT是金融科技的核心载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重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银行业向智能化、开放化、场景化转型。根据数据,2019-2023 年

2025年10月04日
城市更新推进下我国排水管网更新修复需求广 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倒逼行业升级

城市更新推进下我国排水管网更新修复需求广 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倒逼行业升级

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之一,是指由管道、检查井、雨水口等构成的系统,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雨水、污水及合流制废水‌。近年随着我国人口加速向城区迁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城市的“血管”和“生命线”,城市排水管网也随着城市的建设而不断扩张。数据显示,2012-2023年间,我国城

2025年09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