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截至2020年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综述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河南坚决扛稳政治责任,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在中原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全面小康的壮丽画卷,实现了河南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一、不懈奋斗,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稳步推进

      回望历史,“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1979年,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用“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擘画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蓝图,并完整概括了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小康”──这一饱含深厚文化底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美好愿景,由此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醒目路标。此后,关于小康社会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提升的过程。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河南省统计局在全国小康监测方案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河南小康监测指标体系,先后分“小康生活”(1978-2000年)和“全面小康”(2001-2020年)两个阶段对河南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开展持续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余年来河南小康指数稳步提升,客观地见证了我省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历程。

      (一)1978-2000年:推改革、促发展,实现总体小康

      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吃不饱、穿不暖”曾牢牢盘踞于河南人民的记忆深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河南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这一时期,河南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一高一低”战略,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小康”“富民”工程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向前发展。

      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国“小康生活”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0年,河南“小康生活”指数达95.5%,13项“小康生活”指标体系中已达标准的有10项;五大方面中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指数已达100%,物质生活指数为92.9%,河南总体上已基本进入小康社会,实现总体小康。

      (二)2001-2020年:补短板、强弱项,决胜全面小康

      新世纪初,河南虽实现总体小康,但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在此背景下,2003年8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提出的新要求,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2014年12月,又根据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这两个《纲要》确定了我省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战略举措。自此,河南紧紧扭住这一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

      按照《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测算,从全面小康总指数来看:2020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指数达97.1%,较2019年提高1.9个百分点,较2000年提高40.5个百分点,2001-2020年年均提高2.0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统计局评定监测标准,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指数达到97%以上,关键指标实现程度达到100%,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图1 2001-2020年河南全面小康总指数

      从全面小康各大领域分指数来看:2020年河南全面小康进程中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三大攻坚战、民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六大领域指数分别为95.0%、97.2%、100%、98.8%、96.7%、96.9%;与2000年相比,除三大攻坚战外其他五个领域分别提高55.8个、39.6个、19.6个、31.8个、34.1个百分点。

表1 2000-2020年河南全面小康各大领域指数完成情况(主要年份)

 

      二、善作善成,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大领域成就显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全面小康总指数不断提升的同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大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面小康底气十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物质基础。2020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领域指数为95.0%。河南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力谋发展,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十足的底气。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1987年、199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1980年的2.1倍、4.1倍,提前六年实现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中提出“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2020年接近5.5万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1979-2020年年均增长1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从1978年的4.4%提高到2020年的5.4%,自1995年起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经济大省地位更加巩固。

      人均GDP稳步增加。全省人均GDP分别于1989年、2005年突破千元、万元大关之后,又分别于2009年、2012年、2016年、2018年连上2万元、3万元、4万元、5万元新台阶。2020年全省人均GDP达55435元,由1978年的全国第28位提升至第18位,对于河南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大的省份来说实属不易。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河南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重大突破,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9.8:42.6:17.6,1992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8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9.7:41.6:48.7,服务业占比接近50%。

      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增强。河南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也日益增强。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1991年的0.06%提高至2019年的1.48%;1991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仅有6.28万人,2019年增加至29.63万人,是1991年的4.7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能源客车、盾构机、光通信无源芯片、超硬材料、流感疫苗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均居全国首位,国家级创新平台1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为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

      开放优势逐步彰显。河南用深化改革提升“软环境”,用扩大开放打造“硬条件”,实现了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的历史性转变。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9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654.82亿元,年均增长21.3%;占全国比重由1978年的0.6%提高到2020年的2.1%;外贸规模居全国位次由1978年的第17位前移至2020年的第10位;“四条丝路”筑起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国际化机场货运航线为依托,打造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2017年货邮吞吐量首次跻身全球50强,2020年货邮吞吐量63.94万吨,居全国第6位。

      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河南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这一现代化必由之路,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依靠城镇优势激活乡村各类资源和要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积极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1978年,全省城镇化率仅为13.63%;2017年首次超过50%,实现了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2020年达55.43%,比1978年提高41.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

      信息通讯水平全面提高。经过40多年发展,电话、手机、互联网已从少数人的消费进入寻常百姓家,通讯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河南电话普及率只有0.17部/百人;2020年,全省实现县城以上城区5G全覆盖;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同比增幅均居全国第1位;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超100%,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88.5%;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1360G,居全国第3位。

      (二)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全面小康更有温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改善是突出标志。2020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领域指数为97.2%。河南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统筹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得更有温度、更加实在。

      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提高工资、增加各类津补贴、放开农副产品价格等措施拓宽居民收入渠道。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810元,是2010年的2.0倍(扣除物价因素),完成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15元提高到2020年的34750元,年均名义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05元提高到2020年的16108元,年均名义增长12.7%,略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倍差从1978年的3.0:1缩小至2020年2.2:1,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自1993年全国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以来,我省社会保险逐步实现法定人群制度全覆盖,并率先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2020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504.39万人、医疗保险10349.52万人;养老、医保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社会保障网织密扎牢。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河南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加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全省拥有卫生机构7.65万个,是1978年的10.4倍;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助理)医师数从1978年的0.62人增加到2020年的2.79人;实现县县均有综合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跨越发展,看病难正成为历史,飞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正为全省人民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河南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1990年全省基本普及小学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基本普及初中教育,2006年“两免一补”政策施行,教育公平之基越扎越实;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39.2%提高至2020年的92.0%;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8.7%提高至2020年的51.9%;人口素质大幅提升,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文盲率由4.25%下降为2.24%,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95年上升至9.79年。

      (三)三大攻坚战成果突出,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是关键所在。2020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领域指数为100%。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最后攻坚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河南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举全省之力确保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彰显了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河南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前列。1978年,全省共有农村贫困人口约2500万人(按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6元的贫困标准测算),经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状态为重点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后,到2000年末,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830万人(按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65元的贫困标准测算),脱贫工作在新世纪初取得显著效果;2012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河南全省上下坚持精准扶贫,合力攻坚,到2020年末,全省实现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河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自觉扛牢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责任,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地方隐性债务摸底调查,2019年末全省法定债务风险预警和提示地区全部退出,法定债务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2020年末,全省政府法定债务余额9831.61亿元,债务风险评估结果为绿色等级地区,显著低于风险预警线,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确保金融运行总体稳健,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资产管理,持续重拳整治市场乱象,2020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9.7万亿元、负债总额9.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9.3%。

      硬起手腕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加快解决环境问题,扭转大气污染恶化态势,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良环境的需求,我省深入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202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累计下降19.0%、17.3%、31.1%、28.2%,完成小康目标;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3%,97%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四)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小康更有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主法治是制度保障。2020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主法治领域指数为98.8%。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逐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氛围日益浓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河南大胆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子,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一大创举。2018年我省成功组织实施全省村(居)民委员会同步换届选举,圆满完成了51825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任务,参选率达89.6%,较上届提高了0.94个百分点。

      社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河南坚持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壮大。加强对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引导社会组织不断加强内部治理。截至2020年底,我省共有社会组织4.74万个。

      律师队伍逐步壮大。近年来河南省律师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律师队伍不断壮大。2020年,全省律师人数为2.41万人,是2012年的2.1倍。

      (五)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小康精神支柱更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是精神支柱。2020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领域指数为96.7%。河南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我省文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普及。2020年,全省共建成各级公共图书馆166个、博物馆336个,比1978年分别增加130个、325个,全部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9%,基本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社区)有综合文化中心”的目标;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从1978年的35.0%提高到2020年的99.6%,文化惠民为全面小康加码添彩。

      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文化软实力日益凸显,呈现出亮点纷呈的高质量新局面。2019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2251.15亿元,是2004年的22.2倍,2005-2019年年均增速23.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4年的1.21%提高到2019年的4.19%。《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精品节目久演不衰,《黄帝千古情》《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黄河文化旅游演艺落户河南,是我省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的生动例证。

      (六)资源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小康底色更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源环境是亮丽底色。2020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源环境领域指数为96.9%。河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全面、快速、高效发展的崭新时代,厚植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07年《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出台,开始对各地节能完成情况和落实措施情况进行考核,“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时期、“十三五”时期全省单位GDP能耗分别累计下降20.12%、22.88%、25.12%,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体现了全省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撑了更多的经济发展。

      用水效率明显提升。2013年起我省开始实施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量定需、严格管控用水。多年来全省用水总量保持在既定红线以内,2020年单位GDP用水量为48.6立方米/万元(2010年不变价),较2012年下降43.2%,水资源节约利用效果明显。

      碧水蓝天常现中原。2020年,河南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6.7%,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水污染得到改善,全省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7.7%,劣Ⅴ类水质断面清零;与2005年相比,森林覆盖率由16.19%提高到25.07%。

      乡村环境持续改善。2000-2020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48.9%提高到91.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53.5%提高到85.1%,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实现愿改尽改,厕所革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中原大地上,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三、锚定目标,河南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征程中,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把“小康”作为奋斗目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如期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交出了一份彪炳史册的全面小康答卷。

      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落地河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发展支撑。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我省经济结构优化仍需提速、创新驱动能力有待增强、文化产业还需加快发展、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民生保障还需持续发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一定要牢记领袖嘱托,锚定伟大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变革步伐,坚持求真务实,科学制定现代化“时间表”“路线图”,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紧密结合、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瞄准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加压奋进、寻求突破,以“两个率先”为引领推动中原更加出彩。

      (一)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目标,加快经济现代化建设步伐

      强化创新驱动作用,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整合现有创新平台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培植未来产业,把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充分挖掘内需潜力,依托市场规模优势,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突出消费环节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激发新消费需求、拓展新投资空间。

      (二)以深入实施重大区域战略为牵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和放大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的“乘数效应”,将“政策红利”化为发展势能。适应后疫情时代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放大航空港、自贸区、自创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集成效应,促进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优化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打造河南双核增长极,为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源。


      (三)以彰显人民至上为原则,构建民生发展新格局

      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预警,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千方百计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保障力度,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大力发展更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四)以筑牢治理现代化为基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依法决策,把政府决策纳入法治轨道,确保重大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提高行政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树立底线思维,稳控经济社会风险,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勇于战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扩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五)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导向,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以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为契机,加快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围绕传承民族基因、讲好黄河故事,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快文旅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步伐,用更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模式让全世界感知河南文化、爱上河南文化。

      (六)以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为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顺应生态环境转变为“总体改善、局部恶化”的态势,以“看不见的污染”为重点,加快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推动绿色氢能产业发展,实现河南能源结构的优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横跨东西的黄河生态带、淮河生态带、大运河生态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生态带作为绿满中原的标杆,加快构建“丰字型”生态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河南绿”。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社会性网络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咨询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镇化+政策+技术推动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城镇化+政策+技术推动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上升,我国城市道路清扫面积、公共厕所数量持续增长。再加上利好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助力,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良好,市场规模稳步扩容。此外,城市道路清扫为我国城市环卫行业最大细分市场,近年来随着道路清扫面积上升,其市场规模也在逐年递增。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数字人民币处于稳步扩大试点阶段 交易金额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渐成熟

我国数字人民币处于稳步扩大试点阶段 交易金额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渐成熟

数字人民币已在生活消费、交通出行、工资支付、理财投资、电子商务、跨境支付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交易规模显著增长。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7万亿元。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信用卡行业现状分析:发卡量及交易规模缩减 “精耕细作”稳存量成未来关键

我国信用卡行业现状分析:发卡量及交易规模缩减 “精耕细作”稳存量成未来关键

2016-2021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持续上升,但是进入202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为7.67亿张,相较于2022年的7.98亿张,蒸发3100万张,降幅达3.89%,这是信用卡总量萎缩的第三个年头。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分析:整体环境利好 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分析:整体环境利好 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1%。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现状:需求日渐庞大 市场乱象频发亟待规范化、专业化

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现状:需求日渐庞大 市场乱象频发亟待规范化、专业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从377.1亿元逐步增长到800.9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41.5亿元。

2024年11月16日
上游设备向好为固废处理提供良好基础 国内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固废处置量较大

上游设备向好为固废处理提供良好基础 国内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固废处置量较大

近年来,我国固废处理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2019-2023年我国固废处理设备市场规模由739.9亿元增长至823.4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固废处理设备市场规模达845.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7%。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发展现状:回收额整体上升 但回收率不足50%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发展现状:回收额整体上升 但回收率不足50%

2017-2020年,我国废玻璃回收量持续下滑,但降幅不大,总体回收量基本维持在950万吨以上;其后,其回收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3年达到980万吨;同时其回收额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达到49亿元。回收率方面,由于生活源废玻璃相对分散、回收难度大,所以我国废玻璃整体回收率不高,近年来始终低于50%,整体提升空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废旧轮胎回收行业发展动因充足 回收量呈上升趋势 回收率提升空间大

我国废旧轮胎回收行业发展动因充足 回收量呈上升趋势 回收率提升空间大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废旧轮胎回收率达到76.8%,而我国回收率为52.73%,低于全球水平,回收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大趋势背景之下,随着我国废旧轮胎回收体系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回收意识上升,预计其回收率和回收量还将进一步提升。

2024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