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银行业外资企业经营状况 市场份额较低 资产质量较好

        1. 外资行在华经营概况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私人银行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市场份额较低。外资行进入中国这十多年,虽然经历了快速发展,但是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仍然非常低。究其原因,一是监管层在金融领域是采取逐步放开的态度,外资行在很多业务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相对较晚;二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外资行在境外的母公司受到较大的牵连,以至于无暇顾及中国市场;三是外资行打开中国市场,更多需要深耕当地,扎根于政府、企业和居民客户中长期维系业务关系,外资行在这方面不如中资银行有优势,这种竞争上的劣势主要来自于文化差异、“水土不服”。 

 
图:外资行各项指标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外资银行理财金规模占整个市场余额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盈利能力较弱。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业务十多年,但是盈利能力始终不如中资银行。我们从资产利润率、净息差两个指标来看,均远低于中资银行,一方面是因为外资银行在华网点数量较少,只能通过同业或者高收益的结构性产品等手段吸收负债,造成负债端成本远高于中资银行;另一方面是外资行在国内处于业务投入阶段,由于资本规模小,网点扩张带来高额的运营成本,成本收入比普遍在 40%以上。在负债端受限、以及管理费用支出较高的情形下,外资行的盈利能力始终偏弱。 

        但 2017 年以来,外资行净息差在逐季回升。外资行除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还为中资企业以及在华外资企业提供大量的外汇业务,其对国金融融市场和贸易环境较为敏感。并且外资行整体经营策略跟随国外的母行,2016 年底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外资行总体经营偏积极。客户贷款需求增加以及投资类科目收益率上升,带动其整体净息差有所回升。 
 
图:各类型银行资产利润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各类型银行净息差(%)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资产质量较好。目前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 5%,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 120%~150%。从实际情况来看,外资行的不良率水平低于中资银行,拨备覆盖率从 2016 年开始持续上升,目前也高于中资银行,两项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

图:各类型银行不良贷款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各类型银行拨备覆盖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资本充足,流动性好。银监会对所有银行流动性比率要求不得低于 25%,对非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不得低于 10.5%。外资银行在这两方面均满足监管的要求,一方面反映了外资银行在华“法人化”之后,国外母行大幅度对其补充注册资本金以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远超过同业,也反映了外资银行对资本的利用不够充分,资产端业务没有得到全方位发展,致使盈利能力较弱。 

图:各类型银行资本充足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各类型银行流动性比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 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 

        2018 年年初以来,金融对外开放的进程有所加快,监管层对外资银行国内经营限制进一步放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放宽经营业务限制。全面取消外资银行申请人民币业务需满足开业 1 年的等待期要求;允许外资银行依法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业务;降低外国银行分行吸收单笔人民币定期零售存款的门槛至 50 万元(此前为 100 万元)。 

        2) 推动外资投资便利化。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设臵限制;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有子行和分行 

        3) 监管层对外资银行落户中国的审批有所加速。年初至今,银保监会批准约旦阿拉伯银行筹建上海分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筹建深圳分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支行升格为分行,批准彰化商业银行在大陆的子行开业、国泰世华商业银行在大陆的子行开业。 
 
        总体来看,放开对外资银行的准入限制,对中资银行的冲击有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银行作为一个地域属性非常强的行业,业务开展需要深耕在当地市场长期运作,慢慢积累声誉、品牌知名度,与当地客户建立信任感,这样才能吸收居民和企业存款,才会有客户愿意贷款,但外资行由于营业网点的限制,短期无法与中资银行展开竞争。 

        2) 银行业的发展与一国经济增速息息相关,而中国目前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银行的生存环境已经今非昔比,“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并且中资银行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同样也面临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去杠杆的监管,并不会改变目前国内银行的竞争格局。 

        3) 中资银行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实已经走出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像工行、建行、中行、招行等。在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对金融创新的理解能力方面,中资银行已经具备和外资银行相互竞争的实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殡葬服务具有特殊性、自然垄断性、普惠性与多元化的典型特点。近年来,我国殡葬服务行业从质量到数量上的“全面开花”,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加深、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以及居民消费量能力上升等供需关系提振。不过,高价墓地泡沫下乱象丛生,多种新型殡葬方式出现,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刚需仍存。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一直以来,保险中介都是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连接着保险公司和广大消费者。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8万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8.7%。其中,中介渠道财产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5.1%,中介渠道人身险保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加灵活便捷的出行方式。公务车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能够满足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于公务出行的需求,因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5年03月22日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中小学生基数庞大叠加家长观念转变,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攀升。随着商业团体和银发群体等逐渐成为研学市场的新兴受众,研学旅游行业将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研学旅游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将推动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2025年03月20日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国内政务IT支出稳增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其中基础架构层、平台层和应用解决方案支出占比最大,安全支出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速度加快,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累计已超4.5万个。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持续明晰,数字政府应用不断渗透,推动行业持续扩容,预计2025年超1300亿元。

2025年03月19日
宠物老龄化趋势下 我国宠物殡葬行业刚需属性逐渐突出 市场乱象亟待规范

宠物老龄化趋势下 我国宠物殡葬行业刚需属性逐渐突出 市场乱象亟待规范

随着宠物市场逐渐庞大及老龄化趋势,宠物“身后事”的处理也成为刚需。我国宠物殡葬市场虽然暴利,但是前期初始投资较大,并且市场迫切需要统一、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年03月19日
邮轮“逆龄”翻红 我国邮轮旅游爆发式增长 预计2026年有望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邮轮“逆龄”翻红 我国邮轮旅游爆发式增长 预计2026年有望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邮轮旅游产业链包括邮轮制造、港口建设、旅游服务等多个环节。我国邮轮市场是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相较国际市场既有许多共性,也具有不同特性。2024年是我国国产首艘大邮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也是国际邮轮正式回归中国市场的第一年。

2025年03月13日
“黄金风口”来了? 我国入境游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淘、升、新”成发展方向

“黄金风口”来了? 我国入境游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淘、升、新”成发展方向

在国家一系列红利政策支持下,通过2024年签证签发和免签数据分析,我国入境游市场需求加速释放,“淘、升、新”成发展方向。

2025年02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