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环卫行业模式:环卫 PPP 资本金投入较低回速较快(图)

       1. 环卫PPP模式进一步降低资金风险 

       随着环卫一体化趋势的继续,环卫服务项目内容涵盖范围更加广泛,项目金额更大。项目内容通常包括中转站建设或者垃圾处理环节,合作期限一般在 10 年以上,政府付费与项目绩效考核挂钩。环卫一体化趋势持续,环卫服务项目内容涵盖范围更广泛,项目体量更大,环卫 PPP 合营模式将逐渐增多。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环卫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图表:政府购买模式与 PPP 合营模式对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环卫 PPP 模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水环境 PPP 模式相比,环卫 PPP 资本金投入更低,现金回流更加迅速且稳定。 
 
       环卫 PPP 的资本金比例较低,因为环卫 PPP 建设期投入主要是环卫装备等固定资产投入以及人员培训等费用,无需太多资金投入,比如 30 亿元左右的合同资本金仅需 1.5 亿元左右;而水环境 PPP 前期工程建设所需资金较多,资本金比例一般为合同金额的 20~30%。 

       环卫 PPP 建设期比水环境 PPP 短很多,同样为 15 年期的 PPP 项目,环卫 PPP 项目建设期一般只有三个月,但是水环境 PPP 项目建设期一般在 2~3 年左右。环卫 PPP 项目运营期更早开始,很快就有现金回流,资产周转率更高,尤其在企业快速扩张大量获取订单的阶段不易产生资金问题。 
 
       环卫 PPP 项目现金流更加稳定。环卫 PPP 项目运营期回款一般是月付或者季付,而且由于牵扯到环卫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环卫工人工资按时发放与否社会关注度一直较高,因此一般不会出现拖欠的现象。而水环境 PPP 项目普遍按年支付,且是否拖欠根据当年地方财政收支情况会出现拖欠现象,给账款回收带来一定的困难。 

       2. 海口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示范效应明显 

       海口 4 个中心城区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先后开展。2016 年 8 月开始,海口市从琼山区开始,在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 4 个区先后开展环卫一体化 PPP,京环公司、海口龙马公司、玉禾田公司、京兰公司分别接手了 4 个区的环卫工作,实现了建成区环卫 PPP 模式全覆盖管理。 

图表:海口市四大区域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内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环卫一体化转变政府职能,有效提高环卫服务工作效率。以秀英区为例,秀英区环卫一体改革后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付费,主要职能转变为制定规划和行业监管,涵盖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公厕管理等环卫一体化运营模式;城乡区域内公共环卫服务与社区、机关企业等全覆盖的一体化运营模式;道路“红线到红线”“墙到墙”范围内涵盖各种垃圾产生源头的综合清洁服务;生活垃圾、粪渣、废旧物资等多种废弃物齐收共管的一体化收运模式。环卫内容有所增加,将“红线到红线”范围内的道路清扫保洁,拓宽到“墙对墙”的城市部件保洁,打破管理部门之间的壁垒,最大程度解决职责不清的问题。 
 
       3. 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优势,机械化提高清扫效率 

       机械化率由 19%提高到 60%以上,清扫效率改善明显。海口市全面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实施之前,海口市机械化清扫率仅 19%,80%以上的道路采取人工清扫。在 PPP 项目企业进驻后,4 家环卫企业共投入 2.46 亿元,购臵机扫车、清运车、护栏清洗车灯等各类环卫作业车辆达 3252 辆、电动保洁车 3000 辆。目前,全市新增各类环卫大型机械 449 辆,各类垃圾桶约 13864 个,环卫机械作业率提高到 60%以上,一、二级城市道路机扫率甚至达到 100%。 
 
       4. SPV 结构合理,盈利水平维持高位 

       政府以国有资产评估作价方式入股,与社会资本方成立项目公司。4 个 PPP 项目的 SPV公司分别由代表政府的海口市保税区建设总公司和社会资本以 3:7 的比例出资成立,形成多元投资、多方参与的管理体系。保建公司代表政府,30%的股权能保障社会资本存在困难时能持续提供公共服务并保障社会稳定。70%社会资本的股权既有利于引入民间资本,也可以保障企业的盈利目标。  

图表:海口市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企业盈利水平维持高位。海口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行业平均清扫价格为 10 元 /m2,高于同期大多环卫服务项目。环卫服务行业是轻资产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而且现金流稳定,银行贷款难度相对较低,资产周转率高,现金回流快,贷款时间相对较短,按照目前贷款利率 4.9%计算,海口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利润率水平在 8%-12%之间,盈利能力相当可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处置种类、区域错配 政策引导危废处置利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市场格局有望优化

处置种类、区域错配 政策引导危废处置利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市场格局有望优化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危废产生量大,2015-2023年CAGR约11%。工业危废产生量增加,工业危废处置利用量随之增长。2023年我国工业危废处置利用量为10502.9万吨,同比增长11.6%。

2025年09月10日
洗牌加速!助贷新规推动行业“良币驱逐劣币”效应愈发显著 “24%+”产品成平台新宠

洗牌加速!助贷新规推动行业“良币驱逐劣币”效应愈发显著 “24%+”产品成平台新宠

2025年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助贷新规”),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助贷新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

2025年09月09日
聚焦宠物动保行业:国产宠物驱虫药高歌猛进 猫三联疫苗与外资差距有望缩小

聚焦宠物动保行业:国产宠物驱虫药高歌猛进 猫三联疫苗与外资差距有望缩小

近年来,随着宠物主对宠物健康意识的增强,疾病预防保健与治疗的需求日益提升,宠物医疗实现快速增长,成为仅次于宠物食品的第二大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宠物医疗消费规模约为840亿元,占比达28%。

2025年08月20日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我国政府对无人化环卫发展一直保持支持、肯定、引导、鼓励的态度,从国务院到各部门都提出了一系列通知和指导意见,加大人工智能在环卫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环卫智能化水平。如在住建部印发的《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包括环卫车辆等设备的更新,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置以及智能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设备

2025年08月13日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当前IT 设备、工业设备以及基础设施资产存量约 455万亿元,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2.44 万亿元,预计2035年资产存量约 560 万亿元(增量主要是由工业和 IT 设备贡献),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5.5 万亿元。

2025年08月10日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污水治理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以来,工信部、水利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围绕“废水循环利用”“水效提升”“绿色低碳”密集出台政策,明确到2025 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幅提升,钢铁、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全面提速,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 2020 年提升 5

2025年08月07日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2024年,各级主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明确绿色发展路径,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实行“两新”政策和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力支持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激发重点行业节能需求;深化技术创新,引导推动节能低碳技术不断突破;运用财税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些系统性举措从政策、市场、技术等维度,为节能服务产业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显效、资本市场回暖以及技术驱动下,自202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呈现持续复苏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