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装备能够大幅提高作战效能。据测算,在信息化战场上,一门既能发射常规炮弹也能发射战役战术导弹的多功能火炮,相当于一个常规榴弹炮兵连的火力打击效果。
非信息化部队进行夜战,火炮首发命中率只有 8%,信息化部队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则可达73%。根据美军论证,一支同等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改装成信息化部队后,战斗力可提高3倍以上。
我国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0 年,美陆军信息化装备超过装备总量的50%,海空军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已达70%以上;而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我国在军事信息系统C4ISR属于起步阶段。根据英国今日中国防务网站2007年9月的披露,我国C4ISR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2017年国防信息化开支将破千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5年我国国防装备总支出约2927亿元,其中国防信息化开支约878亿元,同比增长17%,占比为30%。《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我国国防军费1/3是武器装备费,据此估计2017 年,我国装备费将达3400亿元,按照占比33%计算,则国防信息化开支将破千亿。
2025 年预计国防信息化开支比例将达 40%。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25 年中国国防信息化开支将增长至25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6%,占2025年国防装备费用(6284亿元)比例达到40%。


国防信息化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信息化作战平台升级和信息化弹药研发已经初步完善,战机、无人机、侦察卫星和高精尖陆基基础设施等装备数量不断增加,例如东风-21D“航母杀手”反舰弹道导弹或 J-20 隐形战斗机。我国基础电子元器件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核心的军用芯片或器件基本能够实现国产化,比如CPU、GPU、DSP、FGPA,相控阵T/R组件。
国产军用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我军装备。国产486DX芯片已装备在国产三代战斗机上面,我国新一代战机的CPU性能达到或者超过F-35战斗机的POWERPC G4处理器的水平; DSP芯片曾长期依靠进口,目前实现了国产化,例如华睿1号和魂芯1号已经用于国产雷达、电子战及精确制导武器;SOC芯片也已经实现国产化,装备在新一代国产空空导弹上面,能够采集弹载制导系统、控制系统信息,进行制导计算,控制导弹飞行。
贸易战凸显自主可控能力重要性。今年7月6日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对中国。在处理器、存储器等关键元器件由仿制、逆向设计发展到自主研制。我国自行设计了多款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以及SOC,如Alpha架构的申威处理器、SPARC架构的飞腾处理器、MI-PS 架构的龙芯处理器、与Xilinx 系列兼容的 DSP 处理器、显控类等专用功能SOC等。国内HKS系列SOC芯片已装备在新一代国产空空导弹上面,用于国产空空导弹任务计算机,芯片主频超过 200MHZ,能够采集弹载制导系统、控制系统信息,进行制导计算,控制导弹飞行。

此外还在其他一些芯片,例如数据总线芯片、图形显示芯片、D/A、A/D 等都已经实现国产化,国内相关单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研制能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