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旅游法》背景下的旅游产业发展PEST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产业专项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一、政策环境(P)
       《旅游法》于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旅游法》的颁布,是全中国人民的心愿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权利的保障和权益的保护。《旅游法》对旅游者、旅游业的规划和促进、旅游纠纷的处理、旅游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随着《旅游法》的颁布,近年来国家政策对旅游产业的大力扶持让整个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生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旅游产业中各相关行业更应该抓住机遇,在国家政策和规划的扶持下发展,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纪元。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地在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明方向。2015年1月15日,国家旅游局提出实施“515战略”(文明出游、市场有序、安全监管、便利通畅、富国强民5大目标和坚持问题导向,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等10大行动),力求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以切实有效的行政手段顺势而为,为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扫清障碍、打通壁垒,让宏观战略从口号走向实际,让政策文件从构想转化为行为,为中国旅游产业的成功转型,以及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国”“旅游消费大国”向综合型良性发展的“世界旅游强国”铺路搭桥,保驾护航。我国旅游产业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在《旅游法》的规范下健康发展着。
       二、经济环境(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已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国内需求,成为消费潜力巨大、成长性能良好的服务产业。我国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经济大环境中,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一系列要素都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GDP的稳步增长更是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着物质基础。随着2013年《旅游法》的颁布,加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2016年全年,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大众旅游时代的市场基础更加厚实,产业投资和创新更加活跃,经济社会效应更加明显,旅游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国内旅游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入出境旅游2.6亿人次,增长3.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增长13.6%。放眼我国《旅游法》颁布后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不难看出,无论怎样的产业,在变革和改进中其经济效益总会在适应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力求平滑过渡、稳中求进是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经济大环境下的基调。
2014-2016年我国旅游总收入情况
 
来源:国家旅游局,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2014-2016年我国旅游人数情况
 
来源:国家旅游局,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三、社会环境(S)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的不 同,旅游心理和旅游动机也随之不同。社会大环境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各类旅游大数据。“黄金周”引起的旅游者消费心理的变化可以说是社会环境对旅游产业构成影响的缩影。《旅游法》颁布前景区及整个旅游产业出现的诸如乱收费、乱涨价、强制购买等问题影响着旅游者出行的决定,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旅游产业大环境的发展。另外,游客不文明行为、导游辱骂游客行为也是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都是影响社会环境从而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旅游法》出台后,对整个旅游产业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和惩处条例。用法律的手段使得整个旅游产业下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同时也让整个旅游产业发展得更为健康。
2017年我国旅游市场预测
 
来源: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中国报告网数据中心整理
      四、技术环境(T)
      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必将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旅游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内短途或是长途旅游,无论是出境还是入境游,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作为支持。交通工具、通信工具都是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使得交通更为发达,人们出行更为方便,促使旅游产业发展更加迅速。除此之外,E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带动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网络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使得网络交易平台兴起,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世界,与此同时旅游业各方面的信息也更加公开透明。这样的科技进步在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在监管力度上不够造成的风险。《旅游法》出台后,通过一系列硬性的规定以及监管力度上的改善,净化了技术环境在某些领域给旅游产业带来的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我国政府对无人化环卫发展一直保持支持、肯定、引导、鼓励的态度,从国务院到各部门都提出了一系列通知和指导意见,加大人工智能在环卫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环卫智能化水平。如在住建部印发的《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包括环卫车辆等设备的更新,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置以及智能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设备

2025年08月13日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当前IT 设备、工业设备以及基础设施资产存量约 455万亿元,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2.44 万亿元,预计2035年资产存量约 560 万亿元(增量主要是由工业和 IT 设备贡献),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5.5 万亿元。

2025年08月10日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污水治理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以来,工信部、水利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围绕“废水循环利用”“水效提升”“绿色低碳”密集出台政策,明确到2025 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幅提升,钢铁、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全面提速,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 2020 年提升 5

2025年08月07日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2024年,各级主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明确绿色发展路径,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实行“两新”政策和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力支持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激发重点行业节能需求;深化技术创新,引导推动节能低碳技术不断突破;运用财税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些系统性举措从政策、市场、技术等维度,为节能服务产业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显效、资本市场回暖以及技术驱动下,自202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呈现持续复苏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繁荣、移动支付普及以及跨境交易增加,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并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凭借其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体验,使得我国的支付市场成为国际领先的支付市场之一。2020-202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市场保持良好的发

2025年07月26日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指用信息技术重塑企业,用科技为企业赋能,财税数字化聚焦推动企业财务规范化自动化与税务合规高效。我国中小微企业群体庞大,财税行业合规需求爆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达6122.6万户,同比增长5.1%。此外,截至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1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2025年07月23日
“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固废处理行业迎良机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正不断提升

“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固废处理行业迎良机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正不断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固废的产生量急剧增长,使得固废处理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固废处理行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07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