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商品、服务、技术等方面的贸易日益频繁,人民币不断升值,境外人民持有人民币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自2009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境外流通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正加速向前推进着,但同时本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以及资本管制的存在也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到目前为止,部分专家认为人民币已经具备了一定成为国际货币的成熟条件,但也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存在着诸多阻碍。在国际货币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比较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随着人民币互换协议的数量与额度的不断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的延伸以及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数量的激增,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快速推进着,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一、人民币国际化优势
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我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规模庞大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量、迅速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及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经济基础和市场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日益彰显。
1.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准。一国的货币是否能够成为国际公认的货币,综合经济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币要想实现国际化,在货币体系中占据靠前的位置就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作为有力支撑。2004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的排名有了突破性的上升。2005-2007年三年间,中国GDP增速迅猛,逐步甩开法、英、德三国,晋升为世界的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更是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保持至今,按照目前中国经济大约6%-7%的增速,不久的将来,中国便能直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由下图可以看到,中国的GDP在世界的排名不断前进。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商品与货物正式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全球也越来越受到认可,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常项目中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长迅速,跨境结算境外范围进一步扩大。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额为6.55万亿元,年增长率为41.6%,增长速度极快。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经与189个国家发生境外人民币收付。RQFII试点范围已经延伸到10个境外国家和地区,总额度达了8700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也已经与英、法、德等1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人民币清算系统逐步完善。与韩国、阿根廷、瑞士、加拿大等32个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订了总额度达到3.1万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二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迅速发展。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四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分别是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除此之外澳门、韩国、德国、法国和卢森堡也建立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全球清算网络初步形成。根据中国银行发布的“离岸人民币指数(ORI)”资料,ORI指数2016年4季度已经达到了1.27%,相比与2015年的0.91%有了很大的突破。说明人民币离岸业务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人民币国际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中国金融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与金融竞争力提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金融改革开始驶入深水区,正进行一次全面性、深刻性的改革。由于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还满足不了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平台标准,因此金融改革迫在眉睫。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措施主要包括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金融要素价格体系的改革、金融监管与制度的改革以及上海自贸区等多个金融创新试验区的设立。
第一,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改革主要围绕扩大金融业开放水平、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等方面进行。近两年,新三板设立,民营银行获批筹建,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进一步扩大、国债期货交易重启等等措施都将盘活我国金融市场的货币存量,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并逐渐从充当支付中介慢慢向理财等业务渗透,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确立,促进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第二,金融要素价格体系改革主要在于不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2015年10月央行宣布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又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改革,自此,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管制基本已经放开。2014年3月17日,央行将中美汇率波动的幅度由1%扩大到2%,2015年8月,央行调整了中美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主要参考上一日收盘汇率以及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这说明央行逐步退出外汇市场干预机制,市场对汇率的影响明显上升,在人民币定价中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则必须拥有一个健全开放的金融市场作为后盾,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完善性。近年来,金融监管与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一行三会的制度使得我国金融监管协调工作开始制度化和规范化。人民银行不断开展金融稳定压力测试,完善测试方法,规范测试指标,同时加强对金融各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2015年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行,也将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第四,上海自贸区等多个金融创新试验区的成功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核心作用在于,以开放倒逼改革提速,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促进汇率自由汇兑的实现,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以及推动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旨在把上海打造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上海自贸区已经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为了迎合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的需要,从2005年开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西云南沿边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不断推动着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着金融改革创新的发展。
4.稳定的政治局势
稳定的政治格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保证。正如蒙代尔所说的,“这是一个历史的传统的事实,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创造了强有力的货币”。稳定的政治局势能够为一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能够维持住本国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秩序,甚至全球金融格局的稳定,有利于为本国货币赢得全球范围内的信用。一直以来,我国都将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作为我国与他国的外交准则,政治局势长期稳定,社会和谐发展,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我国在管理以及处理各项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世界经济发展、政治格局稳定贡献着十分重要的力量。近年来,我国领导人频繁出访各国,参加G20领导人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达沃斯论坛等全球重大会议。还成功举办了APCE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并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多边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外交成果日益丰硕。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我国已经逐渐由一个配角变成了具有一定权力的主角。我国正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既要处理好与美俄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要巩固与朝鲜、日本、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友谊。这一系列的进步都有利于全球人民对中国的认可,对人民币的认可。
二、人民币国际化劣势
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十分充分的条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依旧不够成熟,目前,我国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尚未完全结束,资本项目仍未完全放开,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还未健全,这些都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只有各项改革完成之后,人民币国际化才能够真正实现起飞。
1.资本项目开放度不高资本项目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资本账户的开放可以加快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从而使得金融资源能够达到最高效的配置,也有助于资产多样化、风险分散化以及金融全球化,打造一个高效的国内金融体系。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资本开放度都很高。而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金融开放度才逐渐增加,截至2014年底,中国的40个资本项目子项目中只有35%的项目基本实现可兑换,55%的项目实现部分可兑换,而有10%的项目完全不可兑换。其中,央行互换、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开放度已经很高,而受限制的领域主要是个人资本交易以及短期资本交易方面。因此,相对于许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依旧很低,管制太多。IMF宣布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人民币的地位得到了十足的认可,但是人民币在SDR篮子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0.92%,低于原来的14%预期,这对于撼动美元在外汇市场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资本项目开放不能贸然进行,大量经济学家研究表明,资本项目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有条件的,必须以拥有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完善的微观激励约束机制为前提条件。否则,会引起金融系统的不完全性和投机性冲击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合实际,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应遵循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原则,让资本项目兑换进程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互配合,既能够为本国资本寻求最优全球投资机会,又能够推动本国的金融改革和宏观经济的完善,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由于资本项目开放所造成的期限、货币错配风险。
2.人民币回流问题仍需解决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把人民币推广到世界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双向通道,既要能够出的去,又要能够回得来。随着海外人民币存量的不断增大,完善人民币回流渠道迫在眉睫。目前人民币的回流渠道主要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存款回流,外商直接投资,投资内地股票、债券市场等等。很大一部分人民币回流仍是通过人民币存款回流渠道,即以现钞的渠道流回内地。其他的渠道由于政策上的限制,规模较小,还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为人民币流回内地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导致大量滞留境外的人民币不能很好地投资到内地市场。人民币回流渠道不畅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项目还存在着较多的管制;其次是离岸市场投资品种稀少,人民币的投资、运用范围局限,不能很好地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一旦缺少投资渠道,持有人民币的进出口企业就可能放弃人民币用其他货币进行结算,不利于人民币结算功能的发挥。而且很多境外人民币不能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投资的话,就可能转向民间机构甚至黑市,这将给金融监管带来阻碍,也可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立完善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逐步夯实人民币离岸市场资金池,加快货币互换,进一步发展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健全人民币贸易融资制度,完善人民币回流渠道。
3.国内金融体系依旧欠发达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一定广度、深度和宽度的国内金融市场作为支撑,以缓冲和稀释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金融体系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且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民银行缺乏独立性。大部分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要听命于国务院,不能根据市场的动向来实施,存在着很大的制约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较低。
第二,全球性银行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银行业体制还不是很健全,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其他商业银行,参与金融国际分工和金融全球化程度较低,跨国经营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难以很好的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货币流通所需要的载体。
第三,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还不能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仍不健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早已初具规模,但是这些滞留香港的人民币却不能找到满意的投资渠道回流内地。第四,监管体系不健全。资本账户的开放会带来全方位的资本流入和流出,这将会给我国的监管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而2015年7月份惊现“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停牌”的股市风波,充分体现了我国监管体系的脆弱性。
三、人民币国际化机会
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激增,为人民币走向世界铺开了多条道路,再加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是让中国经济金融向欧亚大陆甚至世界渗透,这些都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提供了广袤的空间。现在,系的重要工具,这些都为人民币走向国际提供了外部机遇。
1.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人民币国际化拓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正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截至2016年8月31日,中国在建的自贸区已经达到19个,涵盖了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经签署自贸协定的有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有7个,包括22个国家。除此之外,中国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RTA)联合研究;正与哥伦比亚等开展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如下表所示。现行的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框架为推动区域货币一体化、增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份额带来了可贵的机遇。
第二,着贸易逆差,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使得我国进口商的议价能力增强,同时也推动着人民币在商品结算中的使用量的增加,特别是东盟地区以跨境贸易为代表的服务业的繁荣直接促使人民币在当地的流通。
第三,自由贸易协定有效地度和周期性逐渐趋于一致,区域性需求大幅扩张,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占据的资源和技术比较优势得以发挥,供应商们为自贸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机会增大,提高了人民币区域性需求。依托自由贸易区这一平台,可以借助贸易和金融合作两大驱动力利用外部网络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储备数量,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树立人民币“硬通货”形象,逐步发展为区域性货币,进而承担国际货币职能。
2.一带一路战略愿景的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战略是融通古今、连接中外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构想。它覆盖着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多达26个,涉及人口超过44亿,经济规模约为21万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9%。如此庞大的规模将给予我国与他国之间的经贸合作、货币合作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也将会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新长廊。我国应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能源贸易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同时扩大中国对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贸易份额,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中不断突破。作为中国的重大战略布局,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可以为我国有效解决产能、外汇过剩的问题,推动中国经济股市的发展,打破美国独霸的局面,能有效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极大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也为一带一路的实施铺平道路,进一步促进相关贸易、投资规模的上升。
3.多元货币格局重塑对人民币的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不振,新兴国家经济初见端倪,国际货币格局也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元货币格局的出现源于对现有国际货币信心的丧失以及对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货币的认可。过去几年美国多次实行量化宽松,等同于公然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在世界人眼中,对美国的信任已经一落千丈,美国的地位日渐衰落,欧洲曾经的债务危机也使得自身发展岌岌可危,并未实现预期地位的改善。而这时候的很多亚洲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时期,在国际交往中地位也有明显提升。在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下,未来国际金融格局还可能出现更大的变革,国际货币形态的更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2008年的金融危机证明单极化主导的金融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全球金融发展的需要,其必然结果就是导致国际金融格局的重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推进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在国际经济、金融和货币事务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与重组将给予人民币国际化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竞争与发展将首先体现在区域货币相对力量的变化上,随后是各个区域内几种主要货币相互竞争,将来有可能形成某种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不会很快被撼动,其衰落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欧元由于欧债危机等因素发展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正处于复苏的时期。虽然人民币目前尚不具备完全自由兑换的实力和条件,但是货币主导权的掌控最终将服从“良币驱逐劣币”的规律,人民币将最终成为较多国家的重要储备货币。
四、人民币国际化威胁
成为国际货币的收益是十分诱人的,既可以该国带来丰厚的铸币税收入,可以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必然会影响主要货币国家的经济利益,因而会受到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国家的阻挠,而且由于货币惯性作用,世界人民对美元的依赖性不可能一下就消失殆尽,这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重大威胁。
1.货币惯性是重大挑战
现行的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各大欧亚大国都处于“疗伤期”,忙于对本身经济的复苏,而此时的美国因战争获利,综合国力猛增,美元理所应当地代替英镑,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而根据马太效应的原理,美元越是强劲,其他货币就越是黯淡,那么美元的普及率以及运用率就会指数般增加,因此美元的流动性也越高,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从此构建了一张庞大而结实的货币网络,这种地位非常难以去撼动。对于任何一种货币,要想打破这种粘滞效应,想超越这种自然垄断的优势,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美元的国际货币惯性将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不可小觑的重大障碍,甚至直接决定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成败。
2.各大贸易体的阻碍
早在1990年左右,美国就把一部分重要的焦点放在了欧亚大陆上,不断干预他国内政,他国的经济发展,更是在亚太地区部署重要军事力量,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拉拢欧亚,统一全球。后来发生的911事件牵制了美国,改变了美国的战略轨迹,转而把重点放在更具威胁性的国际恐怖主义上,但是中国近几年取得的巨大进步,使美国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胁迫感,于是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并开始制定重返亚太的计划,企图统治亚太,孤立中国。一直以来,中国与日本关系就非常敏感,侵略战争、领土的纷争以及亚洲领导权之争都使得日本对中国一直很不友善。如今,人民币不断走强,极可能动摇日元的国际地位,取代日元成为三大“基础货币”,这又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为此,日本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战略,跟美国一起,千方百计封锁中国的崛起之路,打压我国出口贸易,在外汇交易上长期占据贸易顺差的地位,并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打击我国出口企业,而出口商品的减少必然会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造成负面影响。另外,我国也同样面临着来着新兴国家经济体的威胁,比如印度。印度与中国是数一数二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印度都把我国当成竞争对手,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也可能会影响印度的经济利益,因此部分印度人主张对华制衡,抵制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中国与印度相互打压,正好中了美国的奸计,最后他坐收渔翁之利。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对外发展,中国需要为错综复杂的周边地缘关系、政治斗争付出更大的精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消除障碍。目前,印度启动“季节”计划,利用其地理、历史、文化上的优势,将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进行竞争,目的就在于遏制中国的发展,这将会给“一带一路”的推进造成威胁,也同时阻碍着人民币走向世界。
3.全球战略力量再平衡的不利影响
在当今全球战略力量再平衡的阶段,整体上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安定,但是不公平不合理因素依旧存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演变,民族主义、恐怖主义、宗教矛盾、领土问题等因素导致的争端若隐若现,中国也不可避免地牵扯其中,深受其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与许多国家的关系变得异常敏感,充斥着大量不确定因素,成为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绊脚石”。
第一,南海问题。由于其他国家介入,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争议国主要包括两类,第一是东盟声索国,第二是域外大国。南海是兵家必争的海上交通要道,也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都想把南海据为己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域外大国为了保护其霸权主义,推进亚太“再平衡”,故意教唆其他国家挑起争端,恶化中国的国际关系。而日本为了对抗中国,伙同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进行海事合作,企图盗取南海资源。
第二,国际邪恶势力。目前扰乱国际治安的三股势力分别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暴力恐怖势力。欧亚地区是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地带,也是我国实行一带一路的主要区域,近年来,这三股势力在欧亚地区的活动日益猖狂。
第三,“中国威胁论”。美国觊觎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企图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攻击中国,干预中国的经济以及内政,在大国博弈激烈的阶段,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只是出于利益的相互利用,外交信任度极低,这样的友谊关系是十分脆弱的,不利于多边安全机制的推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