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行业起源于美国,由现货远期合约发展而来。期货是一种标准化的交易合约,规定在未来某一时间和地点交易一定量的标的物。按标的物的不同,可以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商品期货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期货等,金融期货主要包括股票期货、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等。作为一种重要的衍生工具,期货市场意义重大,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来说,具有价格发现、风险控制、套期保值等重要功能。1848年第一家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所——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1865年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被正式推出,买卖期货合约的期货市场逐步形成,期货成为了重要的投资理财工具。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期货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对全球78家交易所中期货与期权成交量统计结果显示,2016年全球交易所合约成交量总计252亿手(较2015年+1.69%;2007年约为70亿手;近10年的高峰值发生在2011年,约250亿手),其中期货合约159亿手(较2015年+9.8%)。
期货的表现显然活跃于期权,主要原因是期权交易量更依赖于股票,83.4%的期权是基于股指和个股(2007-2011年期权产品增长迅速,随后趋于稳定)。

从品种结构来看,252亿手的成交量中,有19.32亿手是能源类(占比为7.7%);金融类(股指类71亿手,占28.2%;个股类46亿手,占18.1%;利率类35亿手,占13.9%;外汇类31亿手,占12.2%)成交量达182亿手,占比为72.4%;农产品类22亿手,占比为8.8%;非贵金属类19亿手,占比为7.4%;贵金属类3.1亿手,占比为1.2%;其他类6.2 亿手,占比为2.4%。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球252亿手期货及其它场内衍生品成交量中,美国占34%(约85亿手),中国占16%(约41亿手),欧洲占21%(约52亿手)。

考虑到我国2015年下半年起,股指期货受限,2016年场内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总规模41.37亿手中仅有0.18亿手是金融期货,商品期货交易量约41.2亿手。2016年全球期货成交量159亿手,其中商品期货(农产品、能源、非贵金属、贵金属、其他)67亿手,金融期货(股指、个股、利率、外汇)92亿手,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的61.6%。

场外衍生品市场是相对于场内衍生品市场而言更灵活的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合约制定及交易的灵活性受到广大投资者及投资机构的认可与欢迎。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