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台湾消费贷行业背景与卡债危机爆发原因分析 三大因素促进发展 经济发展受阻


        1、台湾消费贷发展原因及历史

        台湾和韩国消费贷市场发展历程较为相近,但发展背景并不全然相似。台湾地区信用卡与现金卡(双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消费金融市场之所以获得银行的青睐,主要的原因包括:

        (1)企业信贷需求不足: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企业大量向大陆转移,叠加亚洲金融危机,银行的传统对公业务需求低迷;

        (2)个人消费需求提高: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台湾中产阶级逐渐壮大,成为社会主体。不断提高的收入促进了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需求旺盛;

        (3)传统业务利差收窄: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传统业务的利差不断收窄,银行将个人消费金融业务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人均持卡量的角度,我们就可窥见台湾和韩国的卡贷市场的发展速度。由于信用卡业务同质化的特点,台湾的金融机构竞争激烈,许多银行以各种优惠方式推销,鼓励透支消费。据统计,台湾的人均持卡数(信用卡流通卡数/劳动人口)在2005年达到了4.4张。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小额贷款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图:台湾银行消费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稳健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台湾人均持信用卡量在2005年前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 经济发展受阻,GDP增速放缓

        杠杆率的不断攀升,说明了存在的风险隐患增长,然而引爆台湾消费贷款市场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危机之前当地经济发展受阻。居民对借贷消费偏好上升的同时,收入无法得到保证,还款能力衰退,因此信用卡拖欠率不断上升,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也陷入了困境。
        
        台政局轮替带来经济冲击。台湾的经济增速在1991年~2000年期间,基本维持在6%以上的水平。然而在2001年,台湾的经济形式急转直下,GDP同比增速为-1.26%。经济负增长的背后,主要是政治因素的影响。2001年陈水扁政府上台,岛内政党轮替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了市民的信心和经济的稳定性。2001年,台湾的失业率飙升至4.57%,此前失业率都保持在3%以下,尽管2001年之后失业率有所回落,但基本在4%以上。政局的动荡,经济的不稳定,都为之后卡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此外,台湾的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1989年开始,信用卡市场向外资银行开放,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国运通为代表的信用卡巨头迅速占领了台湾信用卡市场。但是在90年代中后期,以中国信托银行、台新银行等台湾本土银行开始在信用卡业务上发力,成功夺回了信用卡市场的龙头地位。
        
        根据数据显示,台湾本土银行+外资银行总数从1998年的2476家迅速发展至2005年的3307家,发展速度在危机爆发之后有所放缓。截至2005年,在全台50家信用卡发卡机构中前五大发卡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消费未偿还余额)合计仅为45%,最大的发卡机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为15%。在饱和的信用卡市场中,发卡机构尤其是众多小银行的生存空间狭小。
        
图:台湾经济波在2001年后波动加大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台湾金融机极竞争激烈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银行开始放宽了信贷审核标准。根据文献资料,当时岛内有的银行打出广告称“只要会呼吸就能办卡”,将消费贷款的客户放款至无经济收入的学生,甚至连75岁的高龄妇女都可以办理信用卡;同时通过放松信用审核过程,减低价格(最低付款比放低至2-3%)来吸引客户办卡。这些举措都不利于银行对资产质量的把控,为卡债风暴埋下了伏笔。
        
        从台湾的信用卡逾期3个月以上账款占比来看,2005年年底,逾期率攀升至顶峰(约为3.3%),当月转销呆账金额也从2005年年初开始迅速上升,截至2005年6月,当月转销呆账额同比增长24%。
        
图:台湾信用卡逾期账款占比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台湾信用卡当月转销呆账金额攀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在卡债危机爆发之后,台金管和银行公会提出了以下重要措施,以期降低卡债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正常的金融信贷秩序。
        
表:台湾卡债风暴后出台的重要举措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回溯韩台卡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的过度开展和监管机构的缺位。在监管宽松环境下,发卡机构以逐利为先,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发卡机构仅仅关注发卡量、信贷规模等指标,忽略了对于客户质量的关注和风险把控。居民的信用卡贷款杠杆率不断攀升,隐含的风险逐渐累积。当经济景气度逆转,持卡消费者的账款拖欠率不断攀升,最终导致信用泡沫破裂,发卡机构蒙受了损失。就我国情况而言,在消费贷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我们认为参与机构不应一味关注客户流量,而是要明确服务的目标群体,提供与目标客户特点相匹配的服务,以质取胜。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殡葬服务具有特殊性、自然垄断性、普惠性与多元化的典型特点。近年来,我国殡葬服务行业从质量到数量上的“全面开花”,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加深、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以及居民消费量能力上升等供需关系提振。不过,高价墓地泡沫下乱象丛生,多种新型殡葬方式出现,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刚需仍存。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一直以来,保险中介都是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连接着保险公司和广大消费者。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8万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8.7%。其中,中介渠道财产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5.1%,中介渠道人身险保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加灵活便捷的出行方式。公务车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能够满足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于公务出行的需求,因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5年03月22日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中小学生基数庞大叠加家长观念转变,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攀升。随着商业团体和银发群体等逐渐成为研学市场的新兴受众,研学旅游行业将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研学旅游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将推动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2025年03月20日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国内政务IT支出稳增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其中基础架构层、平台层和应用解决方案支出占比最大,安全支出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速度加快,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累计已超4.5万个。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持续明晰,数字政府应用不断渗透,推动行业持续扩容,预计2025年超1300亿元。

2025年03月19日
宠物老龄化趋势下 我国宠物殡葬行业刚需属性逐渐突出 市场乱象亟待规范

宠物老龄化趋势下 我国宠物殡葬行业刚需属性逐渐突出 市场乱象亟待规范

随着宠物市场逐渐庞大及老龄化趋势,宠物“身后事”的处理也成为刚需。我国宠物殡葬市场虽然暴利,但是前期初始投资较大,并且市场迫切需要统一、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年03月19日
邮轮“逆龄”翻红 我国邮轮旅游爆发式增长 预计2026年有望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邮轮“逆龄”翻红 我国邮轮旅游爆发式增长 预计2026年有望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邮轮旅游产业链包括邮轮制造、港口建设、旅游服务等多个环节。我国邮轮市场是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相较国际市场既有许多共性,也具有不同特性。2024年是我国国产首艘大邮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也是国际邮轮正式回归中国市场的第一年。

2025年03月13日
“黄金风口”来了? 我国入境游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淘、升、新”成发展方向

“黄金风口”来了? 我国入境游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淘、升、新”成发展方向

在国家一系列红利政策支持下,通过2024年签证签发和免签数据分析,我国入境游市场需求加速释放,“淘、升、新”成发展方向。

2025年02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