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军民融合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军工半导体是信息化装备的神经中枢,国产替代迫在眉睫。我国国防信息化正处加速发展期,2016年国防信息化开支约878亿元,同比增长17%,占国防装备总支出约30%。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国防信息化开支将增长至25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6%,占2025年国防装备费用(6284亿元)比例达到40%。由于国内军用半导体产业不具备技术和规模优势,军用半导体国产化率较低,武器装备核心电子器件国产化率尚不足30%。非自主可控的芯片给国防信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军用半导体芯片国产替代是迫在眉睫的刚性需求。此外,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巨大的集成电路贸易逆差及其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民用芯片国产化替代需求也非常强烈。
我国碳纤维材料产能不足、种类少、质量不高,大量依赖国外进口,国产替代需求强烈。碳纤维是发展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关键材料。从产品供给来源看,日本、美国为首的部分企业牢牢地控制着我国的碳纤维市场供给,国内占比不足20%。2016年,以东丽为代表日资企业提供了各类碳纤维产品共6603吨,总额达18317万美元,占据着中国近40%的市场份额(主要是航空航天级碳纤维)。加快培育和发展碳纤维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产替代需求非常强烈。
自动测试装备(ATE)是高技术装备维护保障的必需装备,我国市场尚处起步阶段,技术驱动推动产业发展。与美欧相比,我军装备维护保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ATE等信息化维护检测设备尚未大规模应用。信息化趋势下武器装备结构复杂,保障维护日益困难,对于电子测量和仪器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军机、导弹等高科技武器而言,传统的简单仪器、人工或半自动故障检测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此类武器装备测试维护的需求,ATE因其高效率、高精度的故障诊断能力已成为高技术装备维护保障的必需装备,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大量列装部队。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