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新常态及监管政策分析

  报告网摘要: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在“互联网+”时代下,产业与金融之间将加深融合。下文是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新常态及监管政策分析。

  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201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高层认可,并搭乘改革的东风实现多元化创新发展,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下面看下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互联网金融经过了初期规模快速扩张后,正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产业与金融之间将加深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金融”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新常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指引下,五大新常态如何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相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据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显示,日前上海全通金融谷主办的“2015上海国际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多位业界专家思想交流碰撞,旨在探索 “一带一路”、新常态下金融的新融合。

  金融新常态

  创业离不开资金。当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金融业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个人创新团队,互联网金融应该如何发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这一轮的创新潮,成为了专家讨论的焦点。

  “‘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中国社会、经济的面貌。”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在论坛上表示,当下很多互联网的基础设置还存在分别建设、低水平重复、资费太高等问题,以征信系统为例,就存在着碎片化、效率不高、成本却很高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趋势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个人、企业的征信系统。

  “互联网+”带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空间,互联网金融也构建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表示,创新需要金融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创新金融有新的工具,例如众筹,让创新融资找到了新工具。

  “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的平台金融,核心离不开技术基础。互联网和金融依赖技术进步,相互促进。”费方域说,互联网金融未来将成为金融的新常态。

  监管须快行

  然而,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2014年,P2P网贷集中爆发跑路潮、提现难等问题,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达275家,是2013年的3.6倍,平均每6家平台中就会有1家“出问题”。互联网金融创新由此饱受质疑。

  “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定尽快出台,在跑路潮、风险事件频出的情况下,不应该当市场的尾巴。”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夏斌就此问题表态。更多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请查阅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小微互联网金融行业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5-2020)》。

  夏斌认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是八个瓶子七个盖,打破一个瓶子才可以。在总量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一些地方平台和央企优先占用了资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既难且贵。这一现状必须打破,互联网金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很好尝试。

  在夏斌看来,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质可以满足百姓小额短期资金需求和供给,弥补现有金融体系制度的不足,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成本,利用大数据管理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技术和金融结合也可以加快货币周转速度,提高效率。

  而胡汝银建议,随着“互联网+”推进,我们的互联网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应该再以国有企业主导,而是应该去行政化,引入市场化机构。“PPP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即让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数据驱动

  曾经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们把互联网技术和安全视为不兼容两种风格,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大数据挖掘应用到互联网金融中的机会被发现。

  6月4日,支付宝旗下芝麻信用宣布推出“信用签证”服务,吸引了不少年轻白领们的关注。这些年轻人大多是支付宝的资深用户,在网购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数据。而芝麻信用通过分析这些信息,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客观呈现个人的信用状况。

  在中科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刘世平看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今天‘互联网+’的基础上,企业要靠什么去吸引客户?去管理风险?这自然就会引入到高科技,就是大数据。”刘世平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刘世平认为,大数据和互联网基本上是分不开的。通过大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每一个企业,对所要授信的个人进行有效的评估,才能做好风险的评估,建立一个完善的征信和评估体系。

  上海市金融办地方金融处处长许耀武认为,基于信息产业革命、“互联网+”和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的背景,我们呼唤体现互联网精神的互联网金融,即用户中心、数据驱动。从客户出发设计产品提供服务;从数据驱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趋势预测等体现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他透露,上海也将在2015年三季度成立全市层面互联网金融协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与传统采购相比,MRO集约化采购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营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M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36%。同时检验检测机构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增长,检测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3235家增长到2023年的5383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7.13%。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近年随着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及景区客流量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依赖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观光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变已成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延长留客时间、刺激游客消费,从而带动收益增加。

2025年06月05日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近几年,随着国内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我国跨境支付行业迎来市场新机遇。但是,跨境支付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合规、技术、商业等多方挑战,同时监管政策升级,合规高压线加速支付行业洗牌,跨境支付行业拥有诸多困境,头部跨境支付企业营收有所下滑。在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境旅游、商贸交流不断扩大,我国跨境

2025年06月04日
多家银行不良率承压 我国信用卡市场逐渐饱和 行业未来出路在何方?

多家银行不良率承压 我国信用卡市场逐渐饱和 行业未来出路在何方?

前几年国内信用卡市场快速扩张,行业饱和迹象开始显现,202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展从过去“跑马圈地”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规模增长减缓,竞争愈发激烈。基于此,各大银行应在客户经营、场景构建、科技应用方面建立“护城河”,以此在存量竞争中获得收益。

2025年05月27日
DRG医改全面实施 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面临挑战 但仍然较大发展空间

DRG医改全面实施 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面临挑战 但仍然较大发展空间

商业医疗险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肩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使命。而DRG医改抑制过度医疗使得消费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有所下滑,使得被保险人相对更难突破免赔额限制,对商业医疗险造成极大影响。不过,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并且DRG改革更多的是倒逼险企加快产品迭代,如降低免赔额、强化外购药保

2025年05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