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镇银行概述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后,村镇银行应运而生,一方面它是随着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而出现的,同时它也是新型农村金融系统改革的产物。它具有许多优点,具有现代的公司管理方式和治理结构,它的初衷是服务三农,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村镇银行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一)城镇银行的特点
城镇银行的特点 |
1、业务单笔成交额较少、且数量众多。由于村镇银行所处地区属于乡镇,大多数客户是独立的农户,由于职业的限制以及收入数目的限制,造成每一单业务的交易金额数量不大,但同时交易次数不在少数。 |
2、交易周期具有周期性。农业活动季节集中的特性决定了村镇银行业务的高峰期和平缓期。众所周知,村镇农业耕作具有周期性,在乡镇处于农业耕作和收割的时期内,由于农药、化肥、收割机器以及人工的需求加大,农户在土地经营中的物质消费同步加大。土地消费集中期的到来,将给这个时期的村镇银行带来季节性的大规模的贷款业务,而在其他期间内,农户的农资需求将会变得特别少,除了这段时期,其他时间属于村镇银行所放农业贷款的还贷期。 |
(二)村镇银行的作用。村镇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推进完善
我国村镇金融体系发展的动力支撑。它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缓解三农发展对资金需求增大的状况的矛盾问题,在商业银行退出农村以后填补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的空白问题;同时,为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府号召,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针对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效率低下的经营状况,村镇银行的出现仿佛一股新鲜的生命源泉,给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质量和效率;农村贷款业务的开展,给村镇居民带来了多余的资金储量,同时增加了居民的投资理财渠道,对村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渠道,为它们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大量劳动力剩余的问题,改变了我国部分乡镇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村镇银行通过具有现代企业的特色管理制度,通过业务的开展提供资金来服务三农,同时解决民间资本借贷市场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一定程度上减少很多借贷纠纷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村镇银行自产生以来,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然成为了村镇金融服务的反应标,一些重要的农村金融信息在其中不断反映,因此村镇银行在国民经济预警系统中起到了一个反应标的作用。
二、城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知名度不高导致社会认知度低。新兴事物的产生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不被接受到认可的过程。村镇银行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银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其社会认知度不高。大多数村镇居民从心里认为存款应该找传统的国有大银行,例如建行、交行等,对于将钱存入村镇银行觉得不如存入国有银行靠谱,对村镇银行缺乏信任。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加大,导致银行贮备资金来源不足,部分贷款业务难以开展。
(二)其服务地区的限制性与局限性。村镇银行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金融机构,它的主要经营服务目标是为当地的村镇居民、农业的生产耕作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和资金保证。从1949 年建国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来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确实较低。同时,经济的落后导致居民的平均教育程度也跟不上,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了人们的金钱观念与投资储蓄观念,再加上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偏向于城市经济建设投资,这个政策导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以致落后;其次,我国信用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国民的诚信建设水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城市的信用体系尚未健全,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是有待加强。对于银行发放的贷款不具有自觉还贷的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的开展。并且,从目前的村镇银行来看,很少有将银行总部设在乡镇地区,大部分村镇银行都将其总部设在经济发达的县市一级。
(三)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定位与目标不清晰。当前,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楚,并且“脱农”的倾向在部分村镇银行不断出现,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中国的农村发展速度快,但农业的发展并不理想,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过大。金融机构纷纷将信贷资金投向城市及大额业务,逐渐脱离了服务三农的业务。同时,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村镇银行虽然服务于农村金融体系,但作为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仍然具有商业银行的属性,即追求利润。村镇银行创办的初衷是将精力集中于“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微涉农企业及农户贷款业务,然而事实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分追求营业利润的行为,将创立初衷抛之脑后。不但如此,由于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许多村镇银行减少了对农村贷款业务量的投资,提高了居民贷款的申请难度,回收了对居民贷款的信用审核权。最不可思议的是,甚至存在部分村镇银行将农业贷款对象从农村、农业转向了经济发达的城镇经济建设和非农项目,加大了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空白的矛盾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四)经营结构与管理方式的局限性。目前,在村镇银行的创立及股权结构的规定上,依然存在较多局限性。监管机构对发起人、自然人持股比例依然限制较多,没有办法从民间吸收多余的资金,导致资金来源不足,造成村镇银行的储备金过少。
村镇银行的创立及经营只能局限于政府内部部门,民间资本难以加入其中。另外,上文提到的信贷业务量减少的问题,诚信系统的缺失以及农村贷款系统的不完善;审核流程的不规范,存贷比过高;员工的素质有待提高以及教育程度限制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是限制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村镇银行发展困境的破局方法
(一)必须明确村镇银行的目标市场定位。村镇银行必须要坚持初衷,立志于服务农村,坚持服务三农的政策,不断为农村金融服务系统添砖加瓦。首先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村镇银行需要立足于农民的切实需求,设立更贴切当地实际的方案,提高服务水平,为农民带来更好的体验。从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来看,村镇银行身具支持农业、复兴农村的使命,同时,村镇银行应把主要的投资精力投放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高端市场”,比如那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企业,以及形成规模化的农村企业链。同时,也要将精力投放于农业贷款,帮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系统。
(二)国家金融部门出台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政府方面的政策扶持应该偏向于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系统,根据其实际情况,针对特殊的经济情况,相关的银行监管部门在监管村镇银行时,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调整监管方式,更多的使用实地操作指导、窗口指导,灵活化监管部门常用的硬性标准的使用,从而减少对于村镇银行的标准误差评判。政府需要大力拨款,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同时更新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而促进发展;对农村减少税收,并对农民大力补贴,扶持农民经济活动的开展,对村镇银行百利无一害;加快农业步伐,给予村镇银行更大的灵活性与服务创新性。
(三)村镇银行应积极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者,要将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作为创新与追求目标,将个性化服务作为吸引客户与拓展业务的亮点。为了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村镇银行首先从村镇银行的治理结构和法人组成班子入手,充分利用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地区的优秀企业的经济优势,壮大村镇企业的发展力量。村镇银行的建设力量除了来自于政府,还应该加入民间富裕的多余资本,使得村镇银行的业务资金储备增加;其次,要将服务目标定在服务本地农业、农民以及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厂的立足点上,充分利用现代银行经济信息互通的优势,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村镇银行的账目安全,减少呆账和错账。同时,也要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对村镇银行的整体进行改进。
(四)积极建立健全农业信贷体系。政府要大力扶持经济水平落后的农村地区,扶持当地的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提高全国的金融水平,带动金融市场的繁荣。为了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政府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另外,面临相对较差的农村信用环境,应该加强农村信用教育的建设,通过教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来逐步建立完善的信用借贷系统。监管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监督,规范信贷行为,减少违反规定的情况发生。
四、结论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它具有现代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政策上获得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民间多余资本的加入使村镇银行更具发展潜力和活力。随着教育的普遍化,我国乡镇公民的文化素质不断增强,金融理念不断加强,同时伴随着我国金融人才的涌现,村镇银行的服务人员的招聘对象素质不断提升以及人性化的服务创新等的出现,村镇银行的发展潜力不可预估。村镇银行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优势。虽然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正在不断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机构,完美填补了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后的金融服务缺失的空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银行的金融服务,弥补了新时期农民的金融需求。同时,作为村镇银行的地域性优势,使它更加方便地接触广阔的农村市场,服务于源源不断的农村客户。由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时期较短,必然会遭遇各种问题。在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中,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毫无疑问是对三农金融服务的完善。村镇银行作为21 世纪农村发展的产物,提出了金融的相关知识与产品,为新时期的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