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银行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今年以来,银行对于表内存量风险的处置和化解力度有所加快,除了传统核销方式外,政策红利的释放也为银行化解资产质量问题带来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路径,不良ABS和债转股的重启最具代表意义。展望明年,我们认为1)不良ABS在今年6家试点银行的基础上有望扩容,带动不良ABS发行常态化;2)债转股随着各家银行专营实施机构的成立,项目落地将会加快。
政策红利,不良ABS应运而生
2016年2月,由人民银行牵头开始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工作,重启商业银行试点,助力商业银行进行不良ABS的开展。随后,六家试点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相继发行首期不良ABS。
截至11月15日,六个试点的首批不良ABS发行全部完成。在第一期,入池的基础不良资产余额共计269.99亿元,发行的证券规模为73.67亿元,发行利率介于3.18%一3.48%。整体来看,各行首期不良ABS的基础资产以对公贷款为主,且产品设置优先级与次级。其中,优先级证券的发行总金额为49.75亿元,在证券发行总量中占比67.52%。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