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摘要:截至201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426亿元,已连续12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这其实是银行体系为全国经济下行和产业转型升级在买单。
截至201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426亿元,已连续12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这其实是银行体系为全国经济下行和产业转型升级在买单。
第一,银行的性质决定其具有固有的脆弱性。
由于货币和信用存在的内在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银行也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固性。从全球范围看,银行既是经济风险和经济不稳定的载体,也是金融风险和金融不稳定的集合。
大量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获取金融支持,将自身风险自然地转移到银行,最终银行成为经济风险和经济不稳定的载体。同时,由于银行之间、银行和客户之间编织着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 一旦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就会引起银行的连锁反应和危机,这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固有的脆弱性。
第二,银行与生俱来就与各种风险紧密联系。
在市场化环境下,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均衡性以及委托—代理关系中矛盾冲突的客观性等因素,都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在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财务上缺乏硬约束机制,盲目扩张规模,只考虑一味借款, 很少考虑资金成本与还贷能力。
而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间接融资远高于直接融资,企业融资超过一来自银行体系,对银行信贷过度依赖。也因为此,很多人将当下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统统归结于银行支持不力。更多行业资讯可查询银行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第三,我国尚未形成银行自主经营的市场条件。
一方面,在严格的管制下,银行行为被严格限制。利率定价要遵循利率政策要求,信贷规模要符合存贷比指标,运营扩张要受制于资本充足率,银行只是政策的执行者。
另一方面,银行还经常受到各种干扰。据审计署的报告,在约18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中,有57%来自银行贷款。很多时候,面对掌握巨大资源的地方政府,银行往往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在平时,似乎所有的部门都可以对银行指手画脚。这不,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对银行150家分支机构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罚款15.85亿元。
第四,当下银行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银行业市场竞争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金融业,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银行外体系进行,社会直接融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渠道脱媒和融资脱媒的步伐逐步加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降低。而随着市场准入的不断放松,2014年底国内银行业已有法人机构超过4000家,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还将继续涌现,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纷纷进军银行业务。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虽然还谈不上生死存亡,但可谓是内外交困。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银行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5-2020)。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