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消费贷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我们在津津乐道于不断刷新的消费增长数据时,也要充分意识到其中非理性消费的不良倾向,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收入分配、国民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必须倡导和推进理性消费。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的购买力有了极大提高。与此同时,人民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节俭消费理念的主流地位日益受到挑战。近年来网络购物和境外购物的兴起表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甚至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不小的影响。例如,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在2013年达到创纪录的2170亿美元,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就高达102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人买走全球47%的奢侈品。但我们在津津乐道于不断刷新的消费增长数据时,也要充分意识到其中非理性消费的不良倾向,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收入分配、国民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必须倡导和推进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需要
消费是人类身心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消费是利用社会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生产,满足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在商品交换尚未发生的原始社会,人类只能依靠自身的狩猎与耕种获取种类有限的生存必需品,身体和精神的完善并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伴随着商品和交易的产生,消费成为了人和外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纽带,人通过消费的方式来扩大生活资料的获取范围,从而更好地维持生命、积蓄精力和强健体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消费的范围,人们不仅能够消费物质产品而维持生存,还能够通过消费精神产品而发展、提升自己。
消费对于人类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决定着整个经济活动的循环往复和螺旋上升。亚当•斯密就认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他指出,生产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被消费掉,生产就是无意义的;有消费行为不断发生,人类的经济活动才能维持。马克思则将消费作为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着重分析了生产与消费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内在联系,强调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生产直接也是消费”,人类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耗费原料、燃料等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也要消耗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同时,“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消费是使得个人身体生长、脑力和体力得以恢复的过程,即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消费有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是以符号象征意义而非实用性为导向的消费,其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的需要,而是在不断追求对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非理性消费可以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物质欲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弊大于利。作为消费行为的一种类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在收入允许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当前生存和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消费。理性消费行为不仅有利于社会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而且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消费支出与现实的收入相匹配。这虽然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适度的透支消费,但即使是通过贷款等金融方式进行跨期消费,消费支出也要在家庭长期预算允许的范围内。二是消费与消费者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状态相协调。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理性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物品的决策行为时不是盲目的,其消费是真实的需要,不受广告、周围人群消费行为等外部因素影响,也不会明显偏离整个社会消费的平均状态。三是理性消费能够让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对于个体消费者而言,理性消费是节制的、节约的、节能的消费行为;对于社会整体而言,理性消费行为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最大多数社会成员当下的和长期的需要。社会应鼓励的是理性消费。
倡导和推动理性消费是全面落实我国发展新理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与理性消费是有紧密联系的。
首先,理性消费有利于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既需要在供给侧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也需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理性消费理念有利于引导人们进行更多的精神消费、文化消费,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全社会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长。
第二,理性消费有利于协调发展。在我国城乡、区域、群体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的情况下,消费也出现了较大分化的格局,部分群体的非理性消费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贫困群体的消费不足是并存的。推动理性消费,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储蓄水平,有助于把更多的“剩余”用于促进发展特别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上。
第三,理性消费有利于绿色发展。恩格斯曾经强调,消费要与人类本性的自然需求相称、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匹配。无节制的消费导致社会的生产生活陷入到一种“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推行理性消费,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奢侈浪费,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四,理性消费有利于开放发展。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多,中国消费者群体成为了世界消费品市场上的“大主顾”。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会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且会对全球消费市场的格局和其他国家居民的福利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理性的消费有助于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反之,则会对中国的对外开放产生不利影响。
第五,理性消费有利于共享发展。过去10多年,社会上一些无节制挥霍的消费行为,消耗了整体社会财富,危及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倡导理性消费,有助于社会财富更公平地为人民所分享,推动共享发展的实现。
倡导和推动理性消费刻不容缓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其所带来的消费能力的增长,我国出现了日益严重的非理性消费,业已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一是削弱了全社会创新的动力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消费者把过多钱用在非理性消费上,既会影响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全社会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减弱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加重了生态环境问题。非理性消费过度占有和消耗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成为了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三是弱化了社会的公平感。日益增多的非理性消费现象,进一步凸显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加重了中下收入阶层的不公平感。
在当今中国,日益增多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嬗变。“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言,调整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树立理性消费之风,事关国运,不容迟疑。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以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为蓝本,认为发展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核心发展目标乃至于惟一发展目标。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以及人们物质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忽视了过度物质消费对于社会公正、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负面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物质消费的增长而等比例地提高。我们应对原有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和重新调整,树立新的发展观,要为实现人民的幸福而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发展,为实现全人类的永续发展而发展。
第二,全面认识消费对于发展的作用。适度的超前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刺激内需是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刺激内需并不意味着鼓励非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建立在透支收入、透支生态、透支资源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短期的虚假性需求,干扰了市场正常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对中长期经济增长相当不利。要认识到,只有以消费主体合理的消费需求为基石的发展,才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高度重视消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写入了“中央对‘十三五’的建议”,这充分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消费是人类的重要活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建设生态文明,必然要求人们进行理性的消费。第四,发挥大众传媒对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作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物质匮乏年代的古训对人们节俭消费的引导。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代,非理性消费之所以能兴起,既有其物质条件,也有其思想根源。享乐主义和虚荣意识,通过大众传媒有意或无意的传播与发达,构成了非理性消费得以盛行的思想基础。应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引导鼓励适度、科学的消费,树立追求简约、健康的生活理念。
第五,运用政策手段促进理性消费。要推动收入分配改革,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消除非理性消费的收入基础。也要利用价格杠杆内化外部性成本,引导企业生产和制造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引导消费者远离环境不友好的消费产品。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