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6-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市场产销调研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法律即秩序,良好的法律就是良好的秩序。”维持生态环境良好秩序,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律制度。完备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是生态治理的前提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能源、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在实施层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仍存在着理念滞后、法律缺位、制度缺失、规则冲突、规定模糊等问题,距离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保障和必然要求。

        健全生态环境法律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出台了多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沙治沙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各环境要素监管领域已实现基本覆盖。特别是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

        然而,当前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依旧存在一些漏洞,例如:部分领域法律缺失,至今仍无法可依。例如土壤污染防治、湿地、核安全、化学品管理、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环境监测等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缺乏统一协调,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矛盾和冲突,例如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之间缺乏协调机制,进而造成管理缺位、效应抵消。许多规定过于笼统、原则模糊,缺少相应配套的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从而难以执行。

        提高生态环境立法质量是实现环境法治的前提。应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视角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确保所有耕地和其他土壤的安全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制定《湿地保护条例》,以湿地生态系统或整体流域为主体进行综合管理,明确规定湿地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以及各方法律责任等。出台《生态补偿法》,按照“保护者得益、受益者补偿、损害者赔偿”的原则来确定生态补偿的方式、种类、范围,完善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制定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明确各部门环境监测的地位、性质、职责,以及中央和地方、公益监测和社会监测之间的职责。研究制定《国家公园法》,保障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制定《动物福利法》,保护动物权益。制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控制法》。加快修订《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以生态文明理念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改。通过“亡羊补牢”,周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竹篱”,与时俱进地“织补”运行系统中的漏洞,努力将现有的生态问题及时控制、潜在的生态危害理性规避、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长效合理的保护。

        完善自然资源立法

        在自然资源领域,我国已构建了以《宪法》《物权法》为基础,以《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水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架构的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立法观念陈旧。我国现行自然资源法律大多理念陈旧,甚至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保护手段选择上往往采取的是行政强制性义务,缺乏激励性的私法手段,无法调动各方积极性,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部门利益保护问题。在自然资源立法方面,我国采取的是针对不同资源,单项立法、部门立法的模式,进而导致了立法部门“多批多获益、少批少获益、不批不获益”的恶性后果,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维护本部门利益的屏障,互无制衡、更无协同。

        部分法律制度尚有缺失。如海洋领域长期缺失一部基本性法律。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流转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等存在空白或缺陷的背景下,制度缺失必然导致利益争端、权责不明、资源浪费。根据我国现行规定,所有自然资源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资源产权主体代表,形成众多资源利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导致自然资源利用目光短浅、乱用滥用,加剧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破坏浪费严重。

        法律条文欠缺可操作性。自然资源法律的出台由于受立法“宜粗不宜细”的影响,很多条文多为原则性、模糊性规定,欠缺可操作性,容易被“钻空子”“捡漏子”,使有关自然资源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等内容不具有确定性和针对性。

        应本着因时而动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加强民法物权理论与自然资源立法研究。重视市场在自然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自然资源立法的体系化、科学化、生态化。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办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制定《海洋基本法》,维护我国主权和海洋权益;研究修订《土地管理法》,完善土地权利制度、土地市场制度、征地制度等;修改《矿产资源法》,加强矿产资源集中统一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和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的权利制度;修改《森林法》,适度放宽林业管制,突出体现分类经营、生态优先等原则。

        加快能源法治建设

        能源法律体系需要调整的范围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核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能源监管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制定《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电力监管条例》等,形成了以单行能源法为主,配套法规为补充的立法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国能源法律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甚至在许多领域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当前,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缺少基础性、综合性的能源法律——《能源法》。同时,在石油、天然气、核电等领域,单行法律缺位。受能源行业特点的影响,《电力法》《煤炭法》等能源法更多体现出部门法、行政法的特征。

        能源法治的关键是加快能源法律体系建设,应明确完善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计划、按步骤、成体系地加快能源法律领域的“立改废”。

        出台“能源领域的基本法”——《能源法》,填补能源领域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的空白,使各项能源法律法规以能源基本法为依据、有因循、相协调。研究制定《石油天然气法》等重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修改《电力法》《电力监管条例》,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原子能法》《核安全法》等法律制定。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细化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丰富监督管理体制和公众参与制度。制定《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家石油储备条例》《能源监管条例》等行政法规。形成“基本法—单行法”完整统一,有表有里、有粗有细、有筋有骨的法律体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与传统采购相比,MRO集约化采购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营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M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36%。同时检验检测机构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增长,检测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3235家增长到2023年的5383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7.13%。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近年随着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及景区客流量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依赖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观光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变已成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延长留客时间、刺激游客消费,从而带动收益增加。

2025年06月05日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近几年,随着国内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我国跨境支付行业迎来市场新机遇。但是,跨境支付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合规、技术、商业等多方挑战,同时监管政策升级,合规高压线加速支付行业洗牌,跨境支付行业拥有诸多困境,头部跨境支付企业营收有所下滑。在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境旅游、商贸交流不断扩大,我国跨境

2025年06月04日
多家银行不良率承压 我国信用卡市场逐渐饱和 行业未来出路在何方?

多家银行不良率承压 我国信用卡市场逐渐饱和 行业未来出路在何方?

前几年国内信用卡市场快速扩张,行业饱和迹象开始显现,202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展从过去“跑马圈地”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规模增长减缓,竞争愈发激烈。基于此,各大银行应在客户经营、场景构建、科技应用方面建立“护城河”,以此在存量竞争中获得收益。

2025年05月27日
DRG医改全面实施 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面临挑战 但仍然较大发展空间

DRG医改全面实施 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面临挑战 但仍然较大发展空间

商业医疗险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肩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使命。而DRG医改抑制过度医疗使得消费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有所下滑,使得被保险人相对更难突破免赔额限制,对商业医疗险造成极大影响。不过,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并且DRG改革更多的是倒逼险企加快产品迭代,如降低免赔额、强化外购药保

2025年05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