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6-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市场产销调研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法律即秩序,良好的法律就是良好的秩序。”维持生态环境良好秩序,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律制度。完备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是生态治理的前提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能源、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在实施层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仍存在着理念滞后、法律缺位、制度缺失、规则冲突、规定模糊等问题,距离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保障和必然要求。

        健全生态环境法律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出台了多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沙治沙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各环境要素监管领域已实现基本覆盖。特别是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

        然而,当前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依旧存在一些漏洞,例如:部分领域法律缺失,至今仍无法可依。例如土壤污染防治、湿地、核安全、化学品管理、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环境监测等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缺乏统一协调,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矛盾和冲突,例如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之间缺乏协调机制,进而造成管理缺位、效应抵消。许多规定过于笼统、原则模糊,缺少相应配套的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从而难以执行。

        提高生态环境立法质量是实现环境法治的前提。应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视角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确保所有耕地和其他土壤的安全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制定《湿地保护条例》,以湿地生态系统或整体流域为主体进行综合管理,明确规定湿地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以及各方法律责任等。出台《生态补偿法》,按照“保护者得益、受益者补偿、损害者赔偿”的原则来确定生态补偿的方式、种类、范围,完善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制定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明确各部门环境监测的地位、性质、职责,以及中央和地方、公益监测和社会监测之间的职责。研究制定《国家公园法》,保障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制定《动物福利法》,保护动物权益。制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控制法》。加快修订《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以生态文明理念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改。通过“亡羊补牢”,周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竹篱”,与时俱进地“织补”运行系统中的漏洞,努力将现有的生态问题及时控制、潜在的生态危害理性规避、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长效合理的保护。

        完善自然资源立法

        在自然资源领域,我国已构建了以《宪法》《物权法》为基础,以《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水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架构的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立法观念陈旧。我国现行自然资源法律大多理念陈旧,甚至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保护手段选择上往往采取的是行政强制性义务,缺乏激励性的私法手段,无法调动各方积极性,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部门利益保护问题。在自然资源立法方面,我国采取的是针对不同资源,单项立法、部门立法的模式,进而导致了立法部门“多批多获益、少批少获益、不批不获益”的恶性后果,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维护本部门利益的屏障,互无制衡、更无协同。

        部分法律制度尚有缺失。如海洋领域长期缺失一部基本性法律。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流转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等存在空白或缺陷的背景下,制度缺失必然导致利益争端、权责不明、资源浪费。根据我国现行规定,所有自然资源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资源产权主体代表,形成众多资源利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导致自然资源利用目光短浅、乱用滥用,加剧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破坏浪费严重。

        法律条文欠缺可操作性。自然资源法律的出台由于受立法“宜粗不宜细”的影响,很多条文多为原则性、模糊性规定,欠缺可操作性,容易被“钻空子”“捡漏子”,使有关自然资源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等内容不具有确定性和针对性。

        应本着因时而动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加强民法物权理论与自然资源立法研究。重视市场在自然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自然资源立法的体系化、科学化、生态化。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办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制定《海洋基本法》,维护我国主权和海洋权益;研究修订《土地管理法》,完善土地权利制度、土地市场制度、征地制度等;修改《矿产资源法》,加强矿产资源集中统一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和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的权利制度;修改《森林法》,适度放宽林业管制,突出体现分类经营、生态优先等原则。

        加快能源法治建设

        能源法律体系需要调整的范围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核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能源监管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制定《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电力监管条例》等,形成了以单行能源法为主,配套法规为补充的立法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国能源法律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甚至在许多领域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当前,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缺少基础性、综合性的能源法律——《能源法》。同时,在石油、天然气、核电等领域,单行法律缺位。受能源行业特点的影响,《电力法》《煤炭法》等能源法更多体现出部门法、行政法的特征。

        能源法治的关键是加快能源法律体系建设,应明确完善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计划、按步骤、成体系地加快能源法律领域的“立改废”。

        出台“能源领域的基本法”——《能源法》,填补能源领域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的空白,使各项能源法律法规以能源基本法为依据、有因循、相协调。研究制定《石油天然气法》等重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修改《电力法》《电力监管条例》,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原子能法》《核安全法》等法律制定。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细化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丰富监督管理体制和公众参与制度。制定《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家石油储备条例》《能源监管条例》等行政法规。形成“基本法—单行法”完整统一,有表有里、有粗有细、有筋有骨的法律体系。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焦宠物动保行业:国产宠物驱虫药高歌猛进 猫三联疫苗与外资差距有望缩小

聚焦宠物动保行业:国产宠物驱虫药高歌猛进 猫三联疫苗与外资差距有望缩小

近年来,随着宠物主对宠物健康意识的增强,疾病预防保健与治疗的需求日益提升,宠物医疗实现快速增长,成为仅次于宠物食品的第二大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宠物医疗消费规模约为840亿元,占比达28%。

2025年08月20日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我国政府对无人化环卫发展一直保持支持、肯定、引导、鼓励的态度,从国务院到各部门都提出了一系列通知和指导意见,加大人工智能在环卫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环卫智能化水平。如在住建部印发的《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包括环卫车辆等设备的更新,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置以及智能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设备

2025年08月13日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当前IT 设备、工业设备以及基础设施资产存量约 455万亿元,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2.44 万亿元,预计2035年资产存量约 560 万亿元(增量主要是由工业和 IT 设备贡献),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5.5 万亿元。

2025年08月10日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污水治理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以来,工信部、水利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围绕“废水循环利用”“水效提升”“绿色低碳”密集出台政策,明确到2025 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幅提升,钢铁、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全面提速,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 2020 年提升 5

2025年08月07日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2024年,各级主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明确绿色发展路径,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实行“两新”政策和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力支持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激发重点行业节能需求;深化技术创新,引导推动节能低碳技术不断突破;运用财税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些系统性举措从政策、市场、技术等维度,为节能服务产业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显效、资本市场回暖以及技术驱动下,自202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呈现持续复苏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繁荣、移动支付普及以及跨境交易增加,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并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凭借其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体验,使得我国的支付市场成为国际领先的支付市场之一。2020-202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市场保持良好的发

2025年07月26日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指用信息技术重塑企业,用科技为企业赋能,财税数字化聚焦推动企业财务规范化自动化与税务合规高效。我国中小微企业群体庞大,财税行业合规需求爆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达6122.6万户,同比增长5.1%。此外,截至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1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