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需要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重大医药创新市场现状调查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习近平同志指出,“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创新从来都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成败和发展成效的关键。能否真正实现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将决定着我国“十三五”乃至中长期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1.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 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

  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许多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国际环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各国都开始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新产业的战略布局,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在涌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前所未有,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21世纪上半叶出现新科技革命的可能性较大。至于具体发生在哪些领域,哪些技术会率先突破,判断还不尽相同。2013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提出了12项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下一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工具、能源存储技术、3D打印、先进材料、非常规油气勘探开采、可再生能源。兰德公司前不久发表的《2020年的全球技术革命》研究报告提出了16个未来应用最广泛的科技领域,包括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无线通信技术、转基因植物、水净化技术、低成本住宅、工业环保生产、混合型汽车、精确治疗药物、人造器官等。中国科学院认为,在能源与资源领域、网络信息领域、先进材料与制造领域、农业领域、人口健康领域等出现科技革命的可能性较大。上述新技术的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必然会推动新兴产业的兴起,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强战略部署,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传统产业改造,优化产业结构。美国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已连续3次发布《创新战略》;2013年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2014年又出台了其升级版——“智能服务世界”。总的来看,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与互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空间开发、智能制造等成为各国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左右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但是,成就很大,代价也很大。总体上仍属于粗放型发展,而且能源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积累了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经济质量和效益低等不少矛盾和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对我国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替代和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客观上已形成了对我国制造业“两头挤压”的局面。这种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成本竞争、低效率产出的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穷则变,变则通。老路走不通了,就要走新路。要想走出新路,就要勇于创新。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阶段,我国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才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迈上更高的台阶提供新的动力。

  2.当前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

  近些年来,我国在推动技术创新并以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新技术、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如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领域,中国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移动通讯产业链条和通信网络。在能源领域,水力发电、超超临界发电等一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和装机容量也已走到世界前列。在轨道交通领域,高速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在互联网领域,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提高较快,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有四家为中国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企业的基因测序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模式。

  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近2500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看,多数企业已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超过2/3的企业“高管有清晰的创新战略”,2008-2014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大学以上学历员工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

  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产业的创新发展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困难,企业创新的意愿、能力和环境尚有待改善。上述调查同时显示,从创新意愿看,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家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在“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的意愿上,2014年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11个和8个百分点。从创新能力看,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仍以模仿性、渐进性创新为主,原创性、突破性创新偏少。从创新环境看,目前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企业创新投入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自有资金达到91%,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的渠道仍然不畅通。

  麦肯锡2015年7月的研究显示,虽然中国已具备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的潜力,但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年来有所减少。1990—2010年,代表广义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40%—48%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近五年,创新仅贡献了30%的增长。从现在起到2025年,为了将年增长率维持在5.5%-6.5%的水平,至少需要让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达到35%-50%。

  从专利指标来衡量,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万件,同比增长12.5%,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专利的质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4年,中国企业共申请了26472项欧洲专利,占全部欧洲专利申请数的9%,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而且,中国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数字通信领域等少数领域,仅华为和中兴通讯两家公司就占据了申请总量的70%。

  从科技成果转化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尚未建立起知识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一方面,许多科技成果束之高阁,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缺乏先进适用技术。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科研机构和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不足;评价体系不合理导致科研人员缺乏创新成果转化的动力;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功能不能满足企业创新需求。

  从创新体制和政策上看,既存在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也存在政府不能更好发挥作用的问题。一方面,科技资源的分配方式和配置机制存在典型的政府部门主导的特点,科技资源分散封闭,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科研短期行为严重,绩效管理亟待加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准入和竞争存在或明或暗的不公平,要素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成本,近些年资源能源、房地产、金融行业的整体收益率普遍高于实体经济部门,导致实体经济部门的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严重流失,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3.如何发挥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第一,以创新要素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核心,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上升。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中高端,在于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于创新要素质量的全面提升和结构优化。

  首先,要全面推动劳动力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与过去的劳动力结构相比较,我国现在每年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人才基础。未来一段时期,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把精英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培养一批高水平技术工人。

  其次,要推动资本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对于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来说,资本也有好坏之分,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投资不能形成对社会投资的“替代效应”,金融发展不能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攫取效应”。从财政资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全社会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从金融体系看,要发展“创新友好型”的金融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资本要素引导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要坚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要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强化竞争和统一市场,使土地、矿产等稀缺的公共资源能够成为产业升级的杠杆,而不是利益输送的手段。

  第二,以产业链引导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推动构建产业新体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产业新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产业新体系”就是能够适应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方向,充分发挥现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结构合理、层次明确,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新体系,必须统筹谋划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定位、布局、衔接、互动与优化,建立产业和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上下游和有机联动的机制。

  首先,要利用《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能力和生产水平。围绕重要产业领域发展,整合现有科研院所、企业资源,形成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体系。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推动建立一批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互动,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制造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

  其次,要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二者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不断变革、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通过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如发展柔性制造、产品定制、个性化制造等,显著提升制造业增加值,而且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最后,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深圳等地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表明,以产业链引导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关键是建立和完善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附加价值。要创新产学研机构之间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要搭建专业化的创新服务平台,努力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第三,以全球化的视野,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中国绝大多数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全球技术前沿仍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条件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必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

  要紧密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动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高标准、大范围、跨领域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整合和集成世界性的创新资源,在合作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要利用好中国的市场优势、产业条件和人才基础,通过在国内设立开放实验室、产业创新联盟、创新孵化器等多种模式,加强与国际大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之间的战略合作。

  要鼓励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通过收购兼并或与发达国家研发机构、企业的合作,在海外建立研究开发基地,依托国外的先进技术、品牌优势等扩大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空间,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镇化+政策+技术推动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城镇化+政策+技术推动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上升,我国城市道路清扫面积、公共厕所数量持续增长。再加上利好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助力,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良好,市场规模稳步扩容。此外,城市道路清扫为我国城市环卫行业最大细分市场,近年来随着道路清扫面积上升,其市场规模也在逐年递增。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数字人民币处于稳步扩大试点阶段 交易金额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渐成熟

我国数字人民币处于稳步扩大试点阶段 交易金额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渐成熟

数字人民币已在生活消费、交通出行、工资支付、理财投资、电子商务、跨境支付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交易规模显著增长。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7万亿元。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信用卡行业现状分析:发卡量及交易规模缩减 “精耕细作”稳存量成未来关键

我国信用卡行业现状分析:发卡量及交易规模缩减 “精耕细作”稳存量成未来关键

2016-2021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持续上升,但是进入202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为7.67亿张,相较于2022年的7.98亿张,蒸发3100万张,降幅达3.89%,这是信用卡总量萎缩的第三个年头。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分析:整体环境利好 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分析:整体环境利好 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1%。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现状:需求日渐庞大 市场乱象频发亟待规范化、专业化

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现状:需求日渐庞大 市场乱象频发亟待规范化、专业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从377.1亿元逐步增长到800.9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41.5亿元。

2024年11月16日
上游设备向好为固废处理提供良好基础 国内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固废处置量较大

上游设备向好为固废处理提供良好基础 国内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固废处置量较大

近年来,我国固废处理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2019-2023年我国固废处理设备市场规模由739.9亿元增长至823.4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固废处理设备市场规模达845.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7%。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发展现状:回收额整体上升 但回收率不足50%

我国废玻璃回收行业发展现状:回收额整体上升 但回收率不足50%

2017-2020年,我国废玻璃回收量持续下滑,但降幅不大,总体回收量基本维持在950万吨以上;其后,其回收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3年达到980万吨;同时其回收额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达到49亿元。回收率方面,由于生活源废玻璃相对分散、回收难度大,所以我国废玻璃整体回收率不高,近年来始终低于50%,整体提升空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废旧轮胎回收行业发展动因充足 回收量呈上升趋势 回收率提升空间大

我国废旧轮胎回收行业发展动因充足 回收量呈上升趋势 回收率提升空间大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废旧轮胎回收率达到76.8%,而我国回收率为52.73%,低于全球水平,回收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大趋势背景之下,随着我国废旧轮胎回收体系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回收意识上升,预计其回收率和回收量还将进一步提升。

2024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