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台补贴:在线票务平台为抢占市场份额,吸引用户在自家平台上进行购票,对最低限价和用户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进行补贴;这时,用户拿到的电影票上显示的是35元,但用户实际支付的是9.9元。则在线票务平台需要为每张电影票补贴24.1元。 2)片方补贴:电影片方为了增加上座率、提高后续排片将部分宣发费用用作补贴;其补贴方式与平台补贴类似。片方为最低限价与用户实际支付价之间的差额买单。 3)品牌方补贴:电影品牌合作方补贴消费者。通常情况下以银行信用卡的用户活动为典型代表。
票补大战于2014年率先拉开帷幕——根据网易新闻报道,2014年猫眼(美团电影此时已更名)提前十五天独家预售国庆档影片《心花路放》,在全国100个城市1000家影院展开买票可获赠美团10元团购代金券和9.3元起独家预售两大活动,片方和猫眼电影共投入了宣传推广以及补贴资源达到1亿元以上,预售阶段《心花路放》观众有一半以上来自猫眼平台。虽然单片票补达到1亿元,在当时是一个巨额的数字。但最终《心花路放》以3500万小成本,斩获11.67亿元票房成2014年国产影片票房榜首。同时,猫眼平台在电影观众中的知名度再度提升。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心花路放》的观影人次总计为3395万,根据百家号“金错刀”对猫眼电影负责人徐梧的采访报道,猫眼对《心花路放》的票房贡献40%,猫眼平台因为《心花路放》一部影片,就带来了约1358万用户的交易。考虑到2014年整体在线购票渗透率尚不高,《心花路放》上映前猫眼用户体量约3000万(腾讯新闻报道)。则此次《心花路放》的票补活动将为猫眼带来数量众多的新注册用户。假设1358万购票用户中,有50%为新注册用户,则此次活动为猫眼带来了679万新用户。以1亿元补贴费用计算,单个新用户的获取成本仅为14.7元。从互联网产品获取新用户的角度来看,1亿元的《心花路放》补贴实际上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
2015年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井喷期。从票房和观影人次来看,根据猫眼专业版,2015年分别达到441亿元,12.22亿人次。从电影行业基础设施的影院来看,根据时光网,2015年,中国市场拥有7205家影院,32487块银幕。由2010年的21.4万人拥有一块银幕,提升至2015年的4.22万人拥有一块。2015年也正是票补大战也进入最为激烈的阶段,票补对拉动整体票房增长功不可没,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微博透露: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补大约在40亿-50亿元,约占票房总额的10%。去掉这50 亿,2015年总票房为390亿,同比仍然有31.82%的增长率。从在线票务市场的发展来看,2015年在线票务市场线上化率达到72.1%,较上一年提升26.3个百分点。
2015年春节档八部主打影片同日上映,各票务平台的补贴集中爆发,《天将雄狮》上映三天,仅猫眼一家票补达到5000余万元。百度糯米一个月光在补贴电影票上就烧掉了3亿多元。2015年暑期档大火的三部影片《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国庆档的《港冏》,春节档的《美人鱼》背后都有票补的身影。据钛媒体,其中《捉妖记》、《煎饼侠》、《港冏》的票补总量都在5000万左右,《大圣归来》票补也接近1000万。而且不仅票务平台补,各家片方也纷纷拿出了大笔预算投入到票补中。
如前所述,虽然在线票务平台不直接拥有渠道,但其在使用场景上却距离观众最近,随着线上购票率的不断提升,观众的购票决策越来越依赖在线购票平台。各家平台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以猫眼平台为例,其上线了电影评价评分系统,打破了在电影评论上豆瓣、时光网、格瓦拉几家的绝对垄断。同时,在平台上增加了大量的媒体娱乐内容,让平台从一个购票的工具逐渐演变成一个以电影为核心的娱乐媒体。
在线票务平台的业务延伸,也深刻影响了电影产业链的上下游:
对影院:过去,影院大厅的“阵地广告”是极具商业价值的——除了观影目标明确的观众外,大多数普通观众通常是在影院前厅进行影片观看选择,影院大厅摆满了各种上映影片的宣传物料。在线票务平台发展成熟后,观众的观影决策在平台上完成,影院前厅成为线下打印电影票的场所。影院广告价值从大厅的阵地广告向影厅内的“映前广告”转移。
对影院经理:每家电影院的经营目标是在有限时段内获取足够多的票房。这就需要对影院进行合理化的排片。优化的排片结构,是每家影院经理最首要的目标。过去,影院经理的排片主要依靠提前的看片与个人经验。而随着越来越多影院接入了互联网化的在线售票平台,各家影院的排片数据得以在平台上汇聚。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票务服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影院经理可以参考全国的排片数据,对自家影院排片进行参考。这样,影院排片就减少了随机性,提升排片的科学性。过去,影院经理是各个电影发行人员 “公关”的重要对象,而随着行业数据的公开,影院排片中的人情因素逐渐减少。
对影片:过去影片的宣传,通常透过大众媒体与硬广进行。现在在线票务平台的广告宣传价值大幅度提高。在影片宣传发行中,与在线票务平台的配合,成为不可绕开的环节。
从2014年开始,在线票务市场不仅齐聚了BAT、团购网站等互联网玩家,还有包括垂直电影社区,大型院线自有平台等多种玩家。
BAT+M:票补大战的先锋。根据网易财经报道,2015年猫眼、微票儿的票补金额均在10亿元级别,其他主要票务平台如百度糯米的票补也在亿级别。各平台背后的企业也在不遗余力地向在线票务业务投入资金,获取用户。2015年4月,阿里影业斥资8.3亿元收购了专注于影院售票系统的粤科软件。
垂直电影社区:以格瓦拉、时光网、豆瓣电影为代表。这些平台在社区与用户运营上颇具心得,积累了一大批资深的电影用户。格瓦拉是中国最早的在线选座平台,用户体验优质;时光网依靠大量影片资料库,被称为是中国的“IMBD”;豆瓣电影,平台聚集了大量资深电影观众。当时,仅格瓦拉参与了这场票补大战。2014年7月,格瓦拉拿到的2亿元的C+轮融资,支撑其参与了2014-2015年的票补大战。根据搜狐报道,2015年格瓦拉陆续投入6000万在包括《狼图腾》、《复仇者联盟2》、《闯入者》、《念念》等电影的票补上。但因为这些电影题材并不大众,最终在票房和新用户获取上并无亮点。大规模票补带来的是紧张的资金链。
院线自有平台:面对互联网公司在电影售票上的疯狂投入,拥有终端的院线公司纷纷开始搭建自有的平台。万达、上影、等多家公司纷纷推出自有售票平台。
从疯狂的票补大战结果来看,电影在线票务具有典型的O2O业务竞争特点,垂直化、更好用户体验、社区用户、线下渠道、成立时间早都不构成竞争壁垒,这场战争中,资金成为唯一的砝码。
2015年12月,格瓦拉被微影时代收购。在线票务市场迎来了第一轮整合。到2016Q2,在线票务市场4大家,猫眼、淘宝电影、微影时代、百度糯米占据了85%市场份额。剩余数十家平台只占据不到15%的份额。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