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相关行业报告参考《2017-2022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受‘土十条’等政策影响,土壤修复的产业规模正在逐年增加。2015年产业规模只有30亿元,2016年增长至90亿元,我们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40亿元。”近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7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环境商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如此表示。“战场”已遍及全国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了摸清土壤污染的家底,环保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在2016年12月底联合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部署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确保在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在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与此同时,各地针对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中。截至目前,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等23省区、市已印发省级工作方案。此外,在2015年首批启动的14个试点项目的基础上,2016年,天津、河北、辽宁等17个省区、市结合年度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又启动了142个试点项目。
此外,由国家支持建设的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已基本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其中浙江台州、广西河池和广东韶关的先行区建设方案已在环保部备案。在地方立法上,福建省在2015年发布了《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湖北省也于2016年发布了《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吉林、湖南、广东等省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地方法规正在制定之中。除了这些,目前已有北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区、市的环境保护部门成立了土壤环境管理处,专门从事土壤环境管理工作。资金和技术是“痛点”“土壤污染主要以无机物为主,南方土壤污染比北方重,东北老工业基地污染同样也比较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友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土壤修复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污染严重。
据悉,目前我国土壤污染从类型上主要包括:耕地污染(重金属、污灌、农药和肥料、农膜)、矿山污染(重金属为主)、场地污染(工业企业搬迁)和其他污染(加油站、油田、在建企业、工业园区)等。
根据市场机构测算,按照“土十条”要求,要实现土地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至少需要1.7万亿的资金规模,资金缺口和技术创新是土壤修复产业面临的两大“痛点”。“土壤修复是一个高度依赖政策和自主创新的行业。”一位从事PPP咨询工作的律师告诉记者,由于土壤修复在整个环保行业中起步最晚,该产业最需要政府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研究。“和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控不同,PPP模式在土壤修复方面的利用还处在初期阶段,由于行业创新和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导致PPP模式在土壤修复领域尚未广泛应用”。2017年2月下旬,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从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土地生态整治、土地整治制度和能力建设等5方面提出了规划期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同时,规划提出按分区分类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并对资金和实施保障提出了要求。
此外,该规划还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按照“政府主动引导、社会积极参与、政策加以保障”的原则,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土地整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地勘单位大有可为近
年来,矿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大宗矿产品价格下跌、全球地质勘查进入下行周期。广阔的土壤修复市场无疑为地勘转型打开了一扇窗,也成为越来越多地勘单位拓展“大地质”的有效路径。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完成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刚发布,华东有色地勘局华东地质环境工程公司、尾矿治理公司即刻着手联合成立土壤修复机构,利用现有仪器设备,整合相关人才,积极介入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当年,该局公益性项目实现逆势增长,项目数量、金额创历史新高。2017年,广西地矿局也把探索开展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土壤环境动态监测及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等民生地质工作写进了工作报告。
随着地勘单位的参与,具有地质特色的土壤修复技术也日臻成熟。相关人士表示,紧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土壤修复科技创新实力,将助力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盘局风生水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