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信托行业结构优化重于规模增长 事务管理类信托是增长最快板块。信托业务分类口径繁杂,但真正有意义的分类只有两种。
参考《2017-2022年中国信托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信托业务分类口径繁杂,但真正有意义的分类只有两种。由于信托公司在资金来源、运营形式、资产配置和投向等方面都具有差异性,可对业务进行分类的角度较多,各种划分口径较为繁杂,但多流于形式。我们认为真正具有意义的信托业务分类只有两种:1)按信托功能分类:融资类、投资类、事务管理类;2)按信托公司角色分类:主动管理类、被动管理类。前者影响信托公司资本金计提,后者决定信托公司盈利能力。
银监会通过监管文件的形式对各类信托口径做出定义。2010 年的《关于加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有关事项的通知(讨论稿)》将主动管理类信托界定为信托公司在项目尽职调查、产品设计、项目决策和后期管理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信托业务。2014 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信托分为事务管理类和非事务管理类(包括投资类和融资类),事务管理类界定为信托公司仅提供账户管理、清算分配服务的业务,而信托的设立、项目尽职调查等均由委托人主导。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目前中国信托业协会仅在行业层面披露了按功能的分类口径,而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分类往往仅在信托公司年报中有所体现和披露。两种分类口径不存在较为清晰的对应关系,但一般而言,事物管理类(通道类)更多的对应被动管理类,投资类对应于主动管理类,融资类业务视各家公司情况不同差异较大,但其中大部分仍对应于被动管理类。
结构优化重于规模增长,具有主动管理特征的投资类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2.2%。自2010 年以来,信托规模年复合增速高达36.5%,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征,2015年和2016 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放缓至17%、16%的水平。另一方面,信托结构改善较为明显,具有主动管理特征的投资类业务占比从2010 年的23.9%提升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32.2%。
事务管理类信托是增长最快的板块,同期占比从17.1%增长至45.7%,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仍在于风险资本计提的差别上。银监会2014 年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对于事物管理类信托的风险资本实行0.1%的计提系数,而融资类业务中,除了公开市场资产证券化业务执行0.2%,其余均执行2%-6%的风险资本系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