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环境治理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极度不均衡“二元化”格局 农村环保治理相对落后的现状亟待解决。经过多年发展,城镇环境治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环境治理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定位研究报告》
经过多年发展,城镇环境治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经历了30 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对来说,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环境污染问题最先出现于城市,但也在快速向农村地区蔓延。近年来政府层面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城市环境整顿,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善城市环境法律法规,多项城市环境指标有明显改善。截止到2015 年,我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已经分别达到92%和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4.1%和79.0%。总的来说,经过从“十五”到“十二五”阶段的大力投入,我国城镇环境治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伴随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由中心城市向农村地区蔓延,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生活生产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收运设施产能严重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2007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首次明确指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时隔多年,虽然政府层面已经着手通过出台农村环保政策以及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等方式推动农村环境治理,相关问题有所改观,但整体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截止到2015 年底,我国仍有40%的建制村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78%的建制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0%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未得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区域的环保建设相对落后。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环境治理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极度不均衡的“二元化”格局,农村环保治理相对落后的现状亟待解决。我们认为随着城市地区治理措施的日益完善,边际治理难度逐步提高,环境保护“主战场”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历史节点已经来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