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我国奢侈品市场回暖主要是受内外价差收缩与消费结构变化影响

导读:2016年我国奢侈品市场回暖主要是受内外价差收缩与消费结构变化影响,海外消费回流对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回暖影响巨大,也是目前奢侈品市场回暖的主要原因,背后则是奢侈品内外价差与政府税收政策的变化。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奢侈市场发展格局及十三五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海外消费回流对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回暖影响巨大,也是目前奢侈品市场回暖的主要原因,背后则是奢侈品内外价差与政府税收政策的变化。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内外价差收缩:人民币贬值因素

         16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近8%,相比于14年贬值幅度更是达15%,人民币贬值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海外价格“变贵”,考虑到奢侈品的高单价特点,由人民币贬值导致的内地与部分海外地区价差变化可达数千元。另外,人民币贬值也会使海外中国游客和海外代购的消费有一定减少。这些变化对于香港、日本、美国等市场的海外消费,反映尤为突出。

         内外价差收缩:税率调整刺激国内消费,加强海外代购管控奢侈品内外价差中一般70%~80%来自于征税部分。按照一般进口商品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的税收模式,可使商品进货成本增加30%~80%。以韩国某高端化妆品为例,若出口完税价格为2560元,被税后价格则为4707元,较进货成本增加83.9%,其中按照30%的消费税率,消费税额占被税后价格25.6%。

         政府旨在通过税率政策调整促进海外购买力回流。近两年来政策已先后多次削减包括化妆品、鞋子和服装在内的关税与消费税税率,部分产品税收成本有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政府在16年4月出台的“进口跨境电商税收新政”中,传统海淘以及个人代购模式下,大部分品类税率均有5%~10%上升,并且海关对代购征税更为严格。以高级手表饰品品类为例,征税税率从30%调整至60%,税负成本增加较为明显。

         据统计,2015年国内奢侈品代购市场规模达到近400亿,化妆品、箱包、手表成为代购比例较高的品类。对于政府而言,代购产品逃税比例较高,不利于整体通过征税管理。对于奢侈品品牌而言,代购市场滋生了大批假冒商品,不利于品牌商管控客户服务与品牌形象。因此,近年来无论是政府或是奢侈品品牌商,都希望能够加强代购市场管控,价差调整成为主要手段。

内外价差收缩:品牌商“协调定价”策略

         奢侈品内外价差中一般20%~30%来品牌商的差别定价。对于国外部分高端品牌,通常根据欧洲、美国、亚洲3个不同区域制定零售价,巨大的品牌溢价空间下,国内市场价格往往较欧美市场高估。

         品牌商将“协调定价”作为遏制中国奢侈品灰色市场的重要策略。例如Prada已将国内与欧洲地区的大部分商品价差从15年35%缩小至目前20%以内,Chanel近两年中也在逐步通过上调欧洲地区价格、下调亚洲地区价格的方式,促进全球价格体系的合理化。另外,包括卡地亚、泰格豪雅、Swatch等名表企业都在有针对性的弥合境内外价差。

         对于很多欧洲奢侈品牌,近年来的主要策略就是在国内市场维持价格或适度降价(大幅降价不利于维护品牌形象),同时随着每年新一季产品的推出,在欧洲市场进行两次价格调整,价差在此过程中则逐步收缩。

去香港、日韩等地区游客数量趋缓也是品牌商倚重中国内地市场的又一因素。

         由于政治、安全等因素,以及国内出境游目的地逐步分散化,近两年来去香港、日本、法国的游客数量较往年明显趋缓,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性凸显。

         除了奢侈品内外价差收缩带来的海外消费回流外,从国内来看,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终端环境的改善也是市场回暖的主要内在因素。

消费结构变化:个人消费、商务消费逐步替代政务消费

         此轮奢侈品市场的回暖与上一轮奢侈品市场的增长期(2009~2011年)逻辑有所不同,在上一轮增长期中,政务消费是其中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随着政府反腐力度的持续加强,政务消费需求亦受到明显抑制,泡沫逐步出清,取而代之的是个人消费与商务消费,送礼也是以送亲友为主,这与高端白酒复苏的逻辑是一致的。

         消费升级带动居民高品质消费增加。以手表行业为例,近两年换表需求明显增多,从几千元到2万元,从3万元到7万元,消费者希望追求更好的表,追求更好品质的生活。我们认为,这种变化的背后在于国内中产阶级占比持续提升,高净值人群迅速扩大(收入增加、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

         固定资产投资回暖,稳定终端消费从经济层面而言,16年年中以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处于回暖上升区间,尤其是制造业投资的改善,避免了增速持续放缓的态势,有利于整体经济企稳的方向,对于稳定终端消费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16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金银珠宝类需求在逐步恢复,9月份以来已连续多月增速为正,进一步反映出目前终端消费的企稳迹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心理健康问题成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国内对心理疾病的干预不足。随着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和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达百亿级。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2025年07月05日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B2B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扩张,产品品类从消费品主导向“消费+工业”双轮驱动跃迁。

2025年07月04日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与传统采购相比,MRO集约化采购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营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M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36%。同时检验检测机构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增长,检测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3235家增长到2023年的5383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7.13%。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近年随着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及景区客流量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依赖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观光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变已成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延长留客时间、刺激游客消费,从而带动收益增加。

2025年06月05日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近几年,随着国内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我国跨境支付行业迎来市场新机遇。但是,跨境支付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合规、技术、商业等多方挑战,同时监管政策升级,合规高压线加速支付行业洗牌,跨境支付行业拥有诸多困境,头部跨境支付企业营收有所下滑。在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境旅游、商贸交流不断扩大,我国跨境

2025年06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