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消费金融政策积极信号不断释放多方势力加速布局,市场逐渐放开,消费金融政策积极信号不断释放。从政策层面来看,2016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P2P爆发出来的重大风险使得监管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汽车金融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市场逐渐放开,消费金融政策积极信号不断释放。从政策层面来看,2016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P2P爆发出来的重大风险使得监管已经迫在眉睫。与2015年两会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相比,2016年两会提议更多趋向行业立法和政策监管。在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的同时,大力鼓励消费金融的发展则成为另一个主旋律。在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的市场准入,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训新供给动力指导意见》,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推广到全国,从最高层面为消费金融释放出了巨大的积极信号与政策红利。
互联网消费金融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电商消费金融占比迅速攀升。2013-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进入2015年,政策试点扩大范围、央行开放征信牌照、从互联网巨头到新兴创业公司都开始布局消费金融。市场也延续过去两年的强进发展势头,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根据数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60.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则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或突破两千亿元。同时从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结构来看,自2014年始,电商生态的消费贷款占比迅速增加,预计未来将占据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主导地位。
与国内蓬勃发展的消费金融市场对应得是,目前牌照资源主要掌握在银行相关的消费金融公司手中。截至2017年2月,有20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正式牌照,由银行主导的有16家,参股2家。此外,正在筹备中的消费金融公司有13家,银行系占12家。同时,目前包括京东、宜信、钱包金服、拉卡拉、万达、唯品会等在内的公司均在积极申请消费金融牌照。除了传统银行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布局市场以外,互联网巨头、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在积极介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为方便消费者的在线购物,相继推出蚂蚁“花呗”“借呗”等产品;京东金融推出了覆盖多个门类的“白条业务”,中国电信甜橙金融推出了“甜橙小贷”“甜橙白条”等服务。同时针对不同细分人群和不同应用场景的创新产品不断推出,面向大学生、蓝领以及针对旅游、教育、3C领域的包括现金贷款、消费分期付等企业不断涌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