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旅游景区劣势及威胁分析:游客综合满意度不高 同质化严重制约行业发展

       旅游景区是以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娱乐消费等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空间或地域,由指定的经营机构进行管理,并在明确的地域范围内为游客提供服务。根据形成方式进行分类,旅游景区可分为自然景区与人工景区。根据等级进行分类,旅游景区可分为A至AAAAA级五个等级。根据功能进行分类,旅游景区可分为观光体验类、度假休闲类、体育运动类、文化艺术类等。根据经营权进行分类,旅游景区可分为民营景区与国营景区。

旅游景区分类

划分依据

分类

根据景区形成方式进行分类

自然景区

人工景区

根据景区等级进行分类

A

AA

AAA

AAAA

AAAAA

根据景区功能进行分类

观光体验类

度假休闲类

体育运动类

文化艺术类

根据景区经营权进行分类

民营景区

国营景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5A级景区数量为259个,较上年同比增长3.6%;2019年,我国5A级景区数量为280个,较上年同比增长8.1%。

2015-2019年我国5A级景区数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 优势分析

       (1)休闲度假类、体育类运动景区发展:随着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游客对综合体验更加看重,这促使各景区积极提升游玩全程的体验以及综合服务能力,不仅为促进景区消费,更力争为游客留下较好印象,推动旅游品牌发展。动态消费的增多也将带动景区周边产业发展,例如体育类景区能够促进周边厂商的户外旅行服饰、帐篷、登山器材等产品的销量。未来以动态消费模式为主的景区,如休闲度假类、体育运动类等的收入具有较强潜力,有望形成更加全面的旅游产业链,形成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2)全域旅游成为旅游建设新方向: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相邻景区之间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域旅游是指打破传统景区的地理界限,实现景区与景区之间相互融合、开放发展的综合性全区域旅游目的地。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影响下,不同景区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相关管理机构能够更好地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更加高效地管理景区内旅游资源,从而将旅游景区打造成一站式休闲度假胜地。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优势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 劣势分析

       (1)游客综合满意度不高:长期以来,我国景区旅游行业的发展一直在迎合消费者对景区服务日益提高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在消费升级持续推进中更加注重个性化出游,出行的主要方式由跟团游逐渐转变为自由行,游览的方式也从过去的走马观花式向休闲度假式过渡,其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景区长期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经营理念影响下,管理与服务未尽其力,门票价格高、交通拥堵、服务水平差以及景区综合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服务与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导致游客综合满意度不高。

       (2)传统旅游景区发展模式存在弊端:伴随着游客消费能力的提升、游客对出行体验的要求提高,相邻景区之间的融合度将逐步提升,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休闲度假式旅游体验。传统的旅游景区较为封闭,景区内游览项目单一,经营方凭借其占据的旅游资源发展“门票经济”,在游客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游客更注重旅游体验的时代,此类发展模式不具有良好的竞争力其弊端表现在相邻景区之间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游客体验易被管理水平不良的景区破坏;相邻景区之间距离近,但各景区又存在独立的门票系统,给游客造成不便;相邻景区之内业态重复,小吃街、小商品街过度建设。

       (3)景区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虽然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已存在多年,但景区的信息化程度仍较低,景区内信息无法实时高效地传递给游客,信息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景区内的信息较为零散,且由于部分景区内地理条件受限,信息的收集难度较大,存在信息更新不畅的问题,例如景区内接驳车班次、时间等信息往往需要游客到达现场后才能得知,停车场空余车位信息也未提供在线查询,项目排队信息多数缺少显示平台。

       (4)缺乏景区IP建设:IP是包含大量内容与故事的综合体,可包含文化、故事、品牌等多种内涵,是景区成功扩张的关键。景区IP衍生产品往往能够帮助景区获取高额利润,例如迪士尼周边商品价格可达到商品生产成本的10倍以上,这导致了国内景区,尤其是主题公园的收入与迪士尼的收入差距巨大。当前我国旅游景区行业正探索塑造景区IP的方法与途径,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IP的理解程度较低,部分景区将打造IP简单地理解为包装品牌或推出周边产品,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时间积淀还不足支持其完成对IP的塑造。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劣势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 机遇分析

       (1)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我国十分重视旅游景区行业发展。如2013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对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其内容保障了游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强调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包括景区行业在内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2020年全国应基本健全以景区正常运营成本为基础,形成科学、规范、透明的景区门票价格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此指导意见有利于加快构建充分体现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国有景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相关政策

颁布日期

政策名称

颁布主体

主要内容及影响

201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对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其内容保障了游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强调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包括景区行业在内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4.0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争议的解决、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该法案涉及到游客在景区游览时进行的多方面消费活动,明确了景区以及景区周边产业经营者的管理职责,使游客的消费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2016.08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原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确定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配套体系建设任务,并就实施保障做了具体安排,是未来十年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2018.06

《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明确指出2020年全国应基本健全以景区正常运营成本为基础,形成科学、规范、透明的景区门票价格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此指导意见有利于加快构建充分体现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国有景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智慧景区提升景区服务水平:伴随着各类科技成果的发展以及景区对服务质量的重视,智慧景区建设所需技术达到要求,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智慧景区是提升景区综合服务能力的有效方式,未来将成为景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3)需求端与供给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我国旅游景区行业需求端与供给端的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行业整体有望加快发展。

       从需求端来看,一线城市居民居民消费水平更高,因此偏向于选择高品质的境外游,非一线城市居民消费能力较弱,其主要旅游市场将是国内市场。伴随着消费升级逐步向低线城市延伸,非一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将持续增长,国内旅游需求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境外游导致的游客流失。非一线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将成为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核心增长动力,持续推动中国景区旅游市场规模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景区经营企业正推进景区及餐饮、住宿、文娱等相关产业的改造与升级,未来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也将得到提升。当前中国景区旅游行业正全方位发展,景区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加深。各景区将消费者的偏好放在首要位置,无论是对AR、VR等高科技产品的应用,还是对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升级,都围绕着游客体验开展。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 威胁分析

       (1)境外旅游兴起威胁:国际上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为吸引中国游客提供了极大的签证便利,中国游客出境游成本不断降低,其自然环境的品质、服务质量均较国内景区有显著优势,使中国游客更倾向选择高品质出境游。中国景区在客流量大的节假日期间更是人满为患、交通拥堵,游客体验较差,国内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薄弱。消费能力强的游客对于景区而言属于高价值客户,为景区贡献更多收入,也能促进景区周边商业业态发展,而以上问题也导致中国景区逐渐丧失高价值客户,限制了景区收入的增长。

       (2)景区同质化威胁:民营景区快速发展,景区的逐利性增强,导致部分景区依靠无节制地收取门票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加剧了景区内的拥堵,同时导致景区游览项目更新不及时、景区之间游览项目雷同、景区建设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资本市场意识到景区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良好前景,积极投资景区旅游项目,但部分项目开发者为在短期内获得投资而对其他项目进行复制,催生了大量低质量、雷同的项目,最终导致投资回报率低、项目亏损严重。

威胁我国旅游景区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zlj)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旅游景区市场调研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市场调研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发展趋势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客服邮箱: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镇化+政策+技术推动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城镇化+政策+技术推动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上升,我国城市道路清扫面积、公共厕所数量持续增长。再加上利好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助力,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良好,市场规模稳步扩容。此外,城市道路清扫为我国城市环卫行业最大细分市场,近年来随着道路清扫面积上升,其市场规模也在逐年递增。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数字人民币处于稳步扩大试点阶段 交易金额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渐成熟

我国数字人民币处于稳步扩大试点阶段 交易金额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渐成熟

数字人民币已在生活消费、交通出行、工资支付、理财投资、电子商务、跨境支付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交易规模显著增长。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7万亿元。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信用卡行业现状分析:发卡量及交易规模缩减 “精耕细作”稳存量成未来关键

我国信用卡行业现状分析:发卡量及交易规模缩减 “精耕细作”稳存量成未来关键

2016-2021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持续上升,但是进入2022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为7.67亿张,相较于2022年的7.98亿张,蒸发3100万张,降幅达3.89%,这是信用卡总量萎缩的第三个年头。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分析:整体环境利好 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分析:整体环境利好 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1%。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现状:需求日渐庞大 市场乱象频发亟待规范化、专业化

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现状:需求日渐庞大 市场乱象频发亟待规范化、专业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从377.1亿元逐步增长到800.9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41.5亿元。

2024年11月16日
上游设备向好为固废处理提供良好基础 国内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固废处置量较大

上游设备向好为固废处理提供良好基础 国内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固废处置量较大

近年来,我国固废处理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2019-2023年我国固废处理设备市场规模由739.9亿元增长至823.4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固废处理设备市场规模达845.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7%。

2024年11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