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三套监管体系的出发点不同,但所关注的方面高度一致,有许多重合的部分,不外乎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这几大类。其中设立的指标约束,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来讲,并非所有指标都处于硬约束状态,很多指标离监管设定的红线还有比较充足的空间,比如银监会对杠杆率的要求是不低于4%(银监会的杠杆率指标是倒数形式的),而上市银行杠杆率普遍明显超过4%,商业银行整体2017年末杠杆率达6.4%。这一类的指标目前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行为不构成较大的约束,本文也就不专门探讨了。
在该叠加的监管体系下,银行业面临的资产规模与资本的紧约束主要来自三个指标:1)银监口径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2)央行口径MPA资本充足率评价基准;3)广义信贷增速。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银行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1.1. 银监口径资本充足率监管
依据2013年1月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资本的要求包括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
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
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
风险加权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因为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在风险加权资产中占比常常在90%以上,因此可以近似将其看作分母因素,而分子因素就是三个口径下的资本金,所以充足三率的走向就直接取决于资本增速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孰大孰小。
因为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在风险加权资产中的占比常常在90%以上,因此可以近似将其看作分母因素,而分子因素就是三个口径下的资本金,所以充足三率的走向就直接取决于资本增速与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孰大孰小。
受银行补充资本金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下滑的影响,资本充足三率压力在2017年第三季度有所缓和。
在央行MPA考核体系里,也有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在MPA七大方面中“资本和杠杆情况(一票否决)“项里占80分,资本充足率一旦不满足要求,这一项即不达标,机构被划分到C档,因此银行都有足够的动力不越线。但这个“线”与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制定的分档固定标准不同,而是对每家金融机构都会测算出一个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用来与其资本充足率比较,只有大于等于该值才能达标。
由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的测算公式可以知道,银行自身能够控制的因素,就只有逆周期缓冲资本里的广义信贷增速,其余都是由监管指定的。那么反过来说,使C大于等于C*的解是一个广义信贷增速的上限。
计算公式如下:
最低资本充足率:除财务公司最低资本充足率为10%外,其他机构为8%。对银行机构而言,与银监会要求相同。
储备资本:与银监会要求的2.5%不同,央行对储备资本分季度性调整,比如,2016年前三季度储备资本要求为1.3%,第四季度为1.7%。从上市银行2017年第三季度数据来看,资本充足率对银监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的富余空间平均在2.02%。
MPA考核广义信贷增速约束有所减弱。受2017年4月以来强监管影响,商业银行表外理财增长大幅放缓,近乎零增长,而表内资产规模增长也有所放缓。根据老16家上市银行3Q17数据测算,广义信贷(含表外理财)增速铺垫低于15%,能够达标MPA考核中资本考核的要求。在表外理财增长大幅放缓的当下,可以说,商业银行广义信贷增长放缓,MPA考核的约束也有所减弱。
央行MPA考核评分体系七大方面中“资产负债情况”甚至直接规定了广义信贷增速要求。
2017年M2目标增速为12%,因而广义信贷增速不超32%即可满足此项要求,从上市银行3Q17来看,广义信贷增速基本都低于32%,达标的压力很小。因而,此项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约束较小。
由于MPA考核中“资本与杠杆”和“资产负债”两项均涉及广义信贷增速,均需满足,且“资本与杠杆”项为一票否决项。“资本与杠杆”将广义信贷增速与资本充足率挂钩,从目前多数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来看,满足“资本与杠杆”要求的广义信贷增速基本都会超32%,即满足“资产负债”项之要求。
我们认为,MPA考核“资产负债”项下的广义信贷增速要求不构成较大约束,因为商业银行当前广义信贷增速已经普遍低于32%。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