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PPP 模式相对于传统项目模式具有多重优势。当前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资产预期收益率下降,收益确定的 PPP 项目更容易受投资者青睐。自 2014 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推动和规范 PPP 模式,严格的预算管控措施和 10%红线约束了政府的投资行为,确保纳入项目库的 PPP 项目具有较强的支付保障。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生态环保PPP模式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当前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资产预期收益率下降,收益确定的 PPP 项目更容易受投资者青睐。自 2014 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推动和规范 PPP 模式,严格的预算管控措施和 10%红线约束了政府的投资行为,确保纳入项目库的 PPP 项目具有较强的支付保障。
同时无风险利率的下降也带来 PPP 项目的现金折现流价值的增长,贷款利率的下降则为 PPP 项目带来更大的利润弹性,由此我们认为 PPP 项目价值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PPP 模式相对于传统项目模式具有多重优势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指的是政府机构与私人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达成的合作关系。理论上,传统的 BT/BOT 都属于 PPP 模式,但目前推广的 PPP 模式主要指政府和社会资本以一定比例投入资金组建 SPV 公司,SPV 公司可将 PPP 项目的建造工程承包给参股的社会资本相关工程公司,并由 SPV 公司支付其工程期收入,而运营期收入则来源于政府支付或使用者付费。之后政府可以分期回购,或由 SPV 公司负责运营。
PPP 模式与传统的 BT/ BOT 模式相比存在以下两点优势:
首先,PPP 区别于 BT/BOT 模式的关键在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资设立 SPV 公司,即将政府的杠杆转移为企业杠杆。而 SPV 公司存在破产可能,这促使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挑选真正具有偿付能力的项目投资,从而提高了投资效率和项目质量。从立项环节就引入民营资本能确保资源配置向优质项目,而运营能力强的中标企业也能保障项目后期的运营效率。
其次,PPP 将本应在短期内由政府直接支付的大笔投资分摊到长期以服务费的方式支付,极大缓解地方政府的支付压力。短期内政府的支付能力提升,得以支持更多项目。反观传统的 BT 模式,其将项目建设承包给公司,虽然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在投资方手中,但项目一旦竣工验收就会有偿移交给政府。社会资本仅能缓解地方财政性资金的暂时短缺,无法从根本上分担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和项目择选责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