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浪潮来临,然而,我国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提升不同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等问题也不断地凸显,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
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14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创新驱动,改造提升制造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013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制造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有序进行,国家出台多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发展也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
然而,我国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提升不同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等问题也不断地凸显,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
农历新年伊始,发改委则强调要从三个方面来转方式、调结构。一要增强产业发展协调性,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二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化解产能过剩,引导产业转移和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稳定和拓展外需;三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产业升级转型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要素,制造业和服务业向中高端拓展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人口红利、传统制造业、土地成本等优势丧失之后,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将担负起增加就业、拉动内需、促进GDP增长等重大使命。”专家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活动和消费市场。目前,我国高端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生活性服务业是传统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而作为农业现代化和制造业升级助推器的生产性服务业往往被忽略,这与之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如今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链的要求更高,高端制造业各个环节都需要完善的服务系统。
对此,扈志亮认为,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应相互融合、通力协作,避免恶性竞争、产业链条脱节、生产和消费脱节等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必须有效落实,以保护地方支柱产业、增加就业、保障税收等各种名义阻碍产能优化的行为都应得到严惩;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需要完善的产业政策和良好的技术研发氛围,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时不可好高骛远,产业配套、产业园建设、平台搭建工作至关重要。”
专家表示,发展中高端制造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应推进服务领域市场准入方式和监管方式改革,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等相关政策措施。“发展高端制造业时应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以及高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并从根本上找到产能过剩的原因,加强政策引导以及宏观调控,避免加剧产能过剩,政府不要过分干预市场发展,避免引发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情况发生。”她强调。
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也进入关键时期。正如扈志亮所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中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尽快发展起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技研发、资讯共享、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急需落实,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严加保护。尽管诸多问题并非短时间就能解决,但产业升级工作稍有犹豫便可能错过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