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国与日本在降低医疗保险费用支出上的中观措施,在德国,参保人员可以自由选择一家或转换到另一家开业医生以获得基本诊疗服务。一般情况下,患者首先要到选择的开业诊所首诊,开业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向医院转诊。
1.重视政府责任,发挥第三部门作用
德国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政府仅负担监督和仲裁的角色,依法执政,政事分开,各行其职;但在公法管辖下允许经办和充分发挥基金会、医师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德国的基金会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的私人保险基金组织,具有企业化管理体制特点———最高决策机构为董事会,代表参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日本受到儒家思想和孝道文化的影响而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并形成“国家父爱主义”———国家在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的过程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并充当医疗保障的第一保险人,具体来说,日本厚生省专事年金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职能,无论是在整个医疗系统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方面,还是在医疗服务类型提供的指导方面,日本政府的作用都无处不在。
2.实行医药分开,控制药品价格
德国是最早实行医药分开制度的国家之一。在德国,84%的药品由药店出售,其中70%为处方药和可报销的非处方药,14%为不可报销的非处方药,另外16%的药品由超市销售。门诊药房从医院中分离,开业医师不能卖药,医院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被彻底切断,降低了医疗保险费用支出。
日本“医药分业”起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在提高医生诊疗报酬并导入新的药价算定标准后,于20世纪90年代被医疗机构和国民普遍接受。实行医药分开,不仅促进了药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使药费占比下降,抑制了“以药养医”。
3.推行转诊制度,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在德国,参保人员可以自由选择一家或转换到另一家开业医生以获得基本诊疗服务。一般情况下,患者首先要到选择的开业诊所首诊,开业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向医院转诊。
日本的医疗圈共分为三个等级:一次(初期)医疗圈是提供门诊服务的医疗机构;二次医疗圈是提供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三次医疗圈是为发生频率低的疾病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患者首选一次医疗圈,再根据一次医疗圈开具的转诊文书进行转诊;除了急诊外,如果患者跳过一次医疗圈而直接选择二、三次医疗圈治疗,则需缴纳额外的一笔费用。因此,通过严格的转诊制度,并利用价格杠杆,一方面使初级卫生服务得到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减少患者蜂拥大医院而造成的高额费用支付。
4.实施全科医生制度,实现疾病就近治疗
德国重视全科(家庭)医生的作用,自1998年起,经专科化培训后的全科医生应掌握6种核心技能———初级卫生保健管理、以人为中心的保健、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的方法、社区定量及整体医学的诊疗模式;重视对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每月有17.6小时用于继续教育,因此专业化的全科医生能及时发现疾病并就近治疗。
日本于1986年4月正式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形成了一个从预防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康复在内的医疗保健体系,对居民的日常健康进行管理。日本的家庭医生具备基本临床能力、指导家属护理,与各个系统的专科医生密切协作,必要时还会要求家庭医生进行适当的会诊。
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行,不仅能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而且能减少去大医院就医导致的高昂医保费用支出。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12-2016)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