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产生及发展

 导读: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产生及发展。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于1999年分别设立了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和中国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口接收、管理和处置来自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由此产生。

参考《2017-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于1999年分别设立了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和中国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口接收、管理和处置来自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由此产生。至今,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政策性业务时期、商业化转型时期、全面商业化时期。

        (1)政策性业务时期

        在政策性业务时期,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券以及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收购对口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并进行管理、经营和处置。同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还对一部分具有良好发展和盈利前景,但暂时陷入财务或经营困难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不良债权资产转股权,帮助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减轻其债务负担。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化解金融系统风险、促进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和最大限度保全国有资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至2001年接受国有银行第一次剥离的政策性不良贷款,并于2004年至2005年通过竞标方式收购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第二次剥离的不良贷款,同时接受财政部的委托处置前述银行不良资产。其中,第二次剥离中采取了公开招标、报价竞标等更为市场化的收购方法。

        2004年,财政部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实行以现金回收率和费用率为考核指标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并明确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完成资产处置任务后进行商业化转型的发展方向。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还陆续受托管理处置处于危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例如中国华融于2004年接受国务院委托,按照市场化、法制化、专业化的原则全面主导德隆系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风险处置工作,为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随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陆续完成财政部政策性不良债权回收考核目标任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剥离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基本处置完毕,政策性业务时期进入尾声。

        (2)商业化转型时期

        2005年至2006年,财政部、中国银监会等有关部门讨论并印发《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的意见》,确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现代金融服务企业转型的基本原则、条件和方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始探索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商业化转型发展道路。

        2005年之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始探索按照商业化原则出售和收购不良资产,不良资产供给主要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自2007年以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断拓展不良资产业务的收购范围,在原有基础上陆续开始收购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出售的不良资产。在这一时期,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财政部要求,自2006年末起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化业务实行分账管理,商业化收购处置不良资产的收益或损失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自行享有或承担并实行资本利润率考核。

        在这一阶段,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展开了不良资产业务多元化的探索,逐步搭建了市场化的综合性经营平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向多元化金融业务的自然延伸,为日后的全面商业化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中国华融已逐渐建立起包括证券、金融租赁、银行、信托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其他三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陆续组建了各自的金融服务平台。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陆续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开始向全面商业化时期迈进。

        (3)全面商业化时期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综合化经营模式趋于成熟,差异化发展趋势逐步显现。

        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分别于2010年6月及2012年9月完成了股份制改制,转变为股份制金融机构;在完成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分别于2013年12月和2015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在此时期,中国华融利用母公司专业的不良资产管理能力、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优质的项目资源、广泛的客户群体以及遍布全国的业务网络,帮助各金融子公司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各金融子公司有力支撑了集团的多元化业务。

        2012年,财政部和中国银监会印发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进一步明确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盘活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增强经济抵御风险能力、保障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等方面承担的关键角色,促进了不良资产包的常态化供给,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全面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正处于全面商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业务实现了由单一不良资产管理向多元化金融服务延伸,机构由单一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向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转变。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背景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继续在化解金融系统风险、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尚未形成垄断性企业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尚未形成垄断性企业

在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智慧停车行业加速发展,2022年市场规模达200亿元,2016-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2%。预计2026年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左右。

2024年04月30日
全球CIS行业分析:规模稳定扩大 多摄像头、高画质手机拉动市场需求上升

全球CIS行业分析:规模稳定扩大 多摄像头、高画质手机拉动市场需求上升

在中国市场,CIS有望成为第一批我国占据全球份额10%以上的半导体品类之一。其中,我国车载CIS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43%,2023年约为13.42亿美元。整体来看,我国CIS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2021年销售额为295.4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明显快于全球,预计2023年将达到433.2亿元。

2024年04月29日
宠物经济爆发的背后 我国宠物行业细分市场潜力未完全挖掘 亿级赛道有望诞生

宠物经济爆发的背后 我国宠物行业细分市场潜力未完全挖掘 亿级赛道有望诞生

同时,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将使居民能够承担更多的养宠成本,提高居民的宠物消费能力和意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2024年04月29日
我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正处于关键发展期 未来市场仍具发展潜力

我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正处于关键发展期 未来市场仍具发展潜力

2019年-2021年,我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逐年递增,2021年突破110亿元;2022年,受到线下消费场景到店客流出现显著下滑等因素影响,其市场规模出现下滑,降至100亿元;2023年,随着线下消费场景复苏,其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超过120亿元,同比增长26%。

2024年04月23日
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出境游行业市场回暖  9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军

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出境游行业市场回暖 9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军

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国际航班运力的逐步恢复等因素促进下,我国出境游市场逐步复苏,2023年出境游人数上升至0.87亿人次,同比增长89.13%,但还是低于疫情前水平。根据预测,2024年我国出境游市场将持续回暖,预计出境游人数将达到1.3亿人次。

2024年04月22日
“三国杀”正式开局 下沉市场成为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争夺焦点

“三国杀”正式开局 下沉市场成为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争夺焦点

从用户心智的角度,美团依然是用户长期首选,对于本地生活的小服务商而言,抖音依赖合作商户和达人的模式门槛较高,长尾客户预算有限,美团具备长期自然流量接入,无需投入运营成本,同时沉淀长期的商家评价,用户心智持续。

2024年04月10日
多重因素驱动我国灵活用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且企业灵活用工比例逐步提升

多重因素驱动我国灵活用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且企业灵活用工比例逐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且自2019年以来,其增速始终保持在30%以上。目前,我国灵活用工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推测,预计到2024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7万亿元。

2024年03月21日
我国宠物殡葬服务行业:极富潜力下也面临众多难题 市场发展仍旧道阻且长

我国宠物殡葬服务行业:极富潜力下也面临众多难题 市场发展仍旧道阻且长

近年来随着养宠人的年轻化以及对待宠物观念的改变,宠物殡葬业逐渐被更多宠物铲官们接受,产业快速扩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宠物殡葬服务市场规模达14.33亿元,较2021年上涨了14.45%。估计2023年我国国内宠物殡葬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25亿元左右。

2024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