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力推广全民体育健身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致力于促进国内体育产业良性发展。除相关政策之外,近年来我国体育运动设施建设也在逐渐完善,相关体育设施投入规模增长迅速。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其中我国体育场馆、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增长速度达94.7%,反映出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快速蓬勃的发展势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运动服装行业分析报告-产业供需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数据显示,近年来运动服饰市场增速高于服装整体。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体育运动用品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2018年我国运动服饰市场规模突破400亿美元,达到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9.5%,是近七年来的最高增速。

随着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其中25岁以上青年对于运动服饰消费较旺盛,对于产品设计及产品风格要求个性化及年轻化,带动整体运动时尚品类市场需求,对于我国80后与90后人口数量的高峰,以及随着步入工作及购买力提升,成为运动服饰消费的主力。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运动服装在整体服饰中占比达12.75%。

我国虽然体育产业发展起步晚,但运动服装产业发展较快,产业领域不断扩展,产业质量及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规模与其他产业相比不大,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形成独具特色产业。在运动服装产品结构占比中,专业的训练服饰需求占整体运动服饰的33%,户外服饰占比17%,运动衍生物占比50%。

我国运动服饰人均消费从2013年到2018年市场呈现一直上升趋势,但2012年运动服装人均消费为15.58,2010年-2014年市场呈现波浪式增长趋势。2018你那我国运动服装人均消费达28.9美元、同比增长率为18.9%。是十年前人均消费的3倍。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体育运动领域,涌现出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如李宁、安踏、匹克、特步、乔丹体育、361度等,这些运动品牌频现各类体育赛场、电视荧屏、户外广告和大众休闲场所,逐渐成为国产知名运动品牌,但与国外相比,我国运动服饰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仍较低。从品牌关注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运动服饰行业前十大品牌合计占比88.3%,品牌头部效应明显,其中耐克市场占比第一,远高于第二、三名,达47.5%,阿迪达斯市场占比14.9%,李宁占比6.5%。

目前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运动鞋服品牌主要有20余家,运动鞋服市场基本形成了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两分天下的局面。以耐克和阿迪达斯为代表的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强大的品牌推广与市场营销能力,占据了一线城市运动鞋服市场的领导地位。安踏、361度、特步和贵人鸟等近年迅速崛起的民族品牌已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网络,在二、三、四线城市运动鞋服市场优势尤为突出。

从消费市场看,未来五年运动服装中包括,女装、男装、童装、运动装及内衣,外套、睡衣年复合增长率,童装与运动装增速超10%,分别13.03%、10.43%。

在运动服饰整体向好的趋势下,运动服装企业业绩分化态势明显,具体说,营收规模较大企业,期业绩表现也显得更为强势。值得一提的是,运动服饰企业业绩普遍增长,但是分化明显,多数运动服饰的企业电商业务多数都是快速增长态势切计划更注重电商业务的扩展,线下渠道方面,运动服饰企业会更多地向购物中心渠道转移,计划开更多的集合店。
品牌运营:运动服装企业对于单品牌或者多品牌策略,均关注核心产品品类及优势的单品,针对产品更细分类,在英超策略上注重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等。
随着我国服装市场整体业绩向好及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下,运动服饰制造企业均在加快转型及优化步伐,国际品牌和国内的一线品牌将会凭借自身优势,在竞争激烈的体育运动品类市场中获得更多消费量,在消费者需求更细分品类中占领更多市场份额。而对于那些二三线品牌来说,将会面临来自国际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的双重压力,其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